九龙殓房半月7成满 料下月中逼爆 专家:今年难免“一格两尸”
大埔那打素医院张贴“殓房使用率持续高企”告示,惹来“一格两尸”争议。事后医管局称,告示为恒常告示,目前公立医院殓房的平均使用量约为7成,同时,卫生署启动九龙公众殓房应付近日服务需求上升,但启动半个月使用率已达7成。业界人士指,有家属接获医院询问为遗体“转院”意愿,否则可能“一格两尸”。
香港生死学协会会长伍桂麟批评,本港殓房长年不敷应用,料下月为殓房使用率高峰期,至月中九龙公众殓房亦会饱和,到时难免出现“一格两尸”。另外,九龙公众殓房为后备殓房,较不适合在非灾难情况下启动摆放尸体,冷藏设施状态未必如一般殓房理想。
“一格两尸”多年 家属接“遗体转院”电话
香港生死学协会会长伍桂麟指出,殓房多年来使用率高企,“一格两尸”由来已久,自从2005年被传媒爆出殓房照片,惹来争议,才开始张贴通示,讵料今次通示被摆上网,再引发公众关注。
有业界人士亦指出,涉事告示一向都有贴在殓房内,只是公众看不到,认尸家属才见到。每年农历新年前都是殓房的高峰期,并非本年独有。业内人士又指,有部份家属曾接获医院职员电话,指医院的殓房爆满,询问家属意愿,是否愿意将死者的遗体转往同区另外的医院,例如联合转将军澳,那打素转北区,否则有同能将遗体与同性死者放在同一格,家属均感到惊讶。
另有业界人士透露,因为殡仪馆过年加价,例如过一晚之后再出殡,平日价格为3万元,加至6万元。于是家属不想破财,便把遗体暂放在不用钱的政府殓房,令殓房逼爆。
医管局:家属拒绝遗体转院 可能“一格两尸”
医管局发言人回应指,现时医管局约有超过3000个可用的遗体存放格,目前公立医院殓房的平均使用量约为7成。根据现行机制,如殓房的使用率达至饱和,殓房职员会先征询家属的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将遗体摆放到附近医院的殓房; 如家人拒绝有关安排,职员会告知有可能会与其他遗体并排存放在同一停尸格。公立医院会加强与去世者家属的沟通、解释和合作,尽早领取死者遗体,以维持殓房正常流转。
卫生署:公众殓房使用率超过9成 临时性九龙殓房启用半月达7成
卫生署表示,富山公众殓房固定遗体储存容量为216具,葵涌公众殮房为220具,域多利亚公众殮房则为68具,而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使用率皆超过9成,现时无“一格两尸”。卫生署指出,有需要时,会增用臨时流动储存装置存放遗体,增加额外遗体储存量约220具。因应近日服务需求上升,卫生署已采取应对措施,包括于本月15日启动九龍公众殮房,以增加共约140具遗体储存量,至今使用率为7成。
启动九龙殓房非解决方法 料下月中前爆满
当局开放九龙公众殓房纾缓医院殓房的挤迫情况,伍桂麟批评,这并非长远解决方法。他指出,九龙公众殓房启动半个月使用率已达7成,余下紧仅约40个位,在农历新年前的火化排期已满,遗体滞留殓房,加上本周离世遗体,估计在正月初十(2月14日)前必然爆满,相信今年殓房“一格两尸”的情况难以避免。
11至3月为高峰期 下月逼爆情况更严重
每年的11月至3月殓房均会非常满,与医院冬季服务高峰期一致,急症病逼爆、病房逼爆、殓房逼爆,环环相扣,现时已传出“一格两尸”,但他估计下月才是最严重的日子,一直至近4月才会缓和。他解释,下周便是农历新年,由于传统文化问题,一般不会在新年进行殡仪仪式,早则拖至初十后,更传统会度过整个正月才处理,令先人遗体一直存放在殓房,难以腾出空间。及至3月底4月初,正月过去才办理丧事,加上季节性疾病(如流感)过去,死亡率下降,届时殓房的使用率而然下跌。
九龙公众殓房为后备殓房 冷藏恐未达摄氏3度标准
伍桂麟指,由于九龙公众殓房为后备殓房,原意在出现重大灾难造成大量成亡,临时安放遗体之用,即使近年冬季亦启动纾缓医院殓房压力,但亦应保留部份储存量,亦应保留部份储存量,以免灾难发生,无法处安放大量出现的遗体。由于九龙公众殓房不是常年运作,定期的清洁、冷藏设施的维修保养相信未如医院殓房完善,并不适合恒常安放遗体。例如,遗体的标准储存温度为摄氏3度,一般殓房可能只达到4至5度,九龙公众殓房温度可能更高。加上,一般殓房存在霉味,九龙公众殓房可能更严重,即使遗体久未认领,但家属出现认尸时,难免感到先人不被尊重及难受。
随着本港人口增加及老化,对医疗及殓房的需求亦上升,伍桂麟指出,本港医院资源不足,殓房更是医疗架构的末段,所获的资源更少,所以多年来殓房储存量不足的问题无解决。“一格两尸”是政府及医管局资源分配不足所致,并非殓房职员过错,“一格两尸”不会出现“尸叠尸”,而是“尖头倒脚”打侧摆放,殓房职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尊重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