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发展电竞产业 香港先要问自己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一连三天的第一届“香港电竞音乐节”在周日(8月6日)闭幕,今次活动教不少香港人都开了眼界,不但见识到打机如何升华成一项专业的竞技运动,更有人提倡视电竞为一项新兴产业,引入香港。只是,在观看精彩夺目的电竞运动赛事、 并盘算着电竞产业是如何“钱途”无可限量的同时,要思考的根本问题是:香港凭什么?

(资料图片)

“衰仔,又挂住打机?”这句说话,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经说过,教训子女不要沉迷电子游戏,应将心思和时间放在课本上。但这种勤有功戏无益的传统观念、视电子游戏为荼毒年轻人的洪水猛兽的想法,或许要有所改变了。

今次的香港电竞音乐节让香港人、尤其是一些思想较传统的港人见识到,有时候打机不但并非无益,反而让年轻人打出一片新天地。因为电子游戏比赛已成为一门专业的竞技赛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好手切磋比并, 例如今次赛事就有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内地、欧洲等地的多位精英选手献技,红磡香港体育馆(红馆)的比赛现场更如其他体育大赛般要买票入场观战,比赛过程更设多国语言评述,估计全球会有1,600万人经过互联网收看。而且比赛中途更会加插多个韩国知名组合的音乐表演,令人想到美国NBA篮球赛中场休息期间的精彩表演节目一样,电竞运动并非一些人眼中的废青玩意,而是集合专业竞技与高质素娱乐于一身的大型盛事。

香港在发展电竞运动方面已慢人一步,不少地区早在十多年前已开始举办电竞赛事,甚至逐步发展成专业化电竞联赛,一些电竞好手就如体育明星般名利齐收。而且,电竞运动并非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利,部分人眼中思想守旧的中国内地,电竞运动的发展已相当蓬勃,早在2004年已举办了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更将电竞正式列为官方认可的体育项目,而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更在今年4月宣布,接纳将电竞列为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比赛项目。相比之下,香港在电竞运动方面的发展只算是在相当初步的阶段而已。

(资料图片)

不过相较于从运动项目的视角看待电竞发展,对不少更加喜爱金钱游戏的香港人来说,更重视的是电竞产业的“钱途”,在喧闹的电竞比赛音响效果中,仿佛听到金币碰撞的叮当声响。这也难怪,因为最近香港的另一件“盛事”是香港股市展开了十年来最长的升浪,当中为恒生指数不断增添上升动力的股王腾讯(0700),近年的发展重点之一正是电竞以及相关游戏产业,该公司刚公布的五年发展计划,就提出要打造每年营收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庞大电竞王国,成为内地电竞市场的霸主。就算香港的股票投资者不认识电竞,也肯定知道大力发展电竞的腾讯,其股价是如何升势如虹。

此外,长和系主席李嘉诚私人投资的电竞配件生产商雷蛇(Razer),即将在香港展开上市招股工作,虽然一些人未必明白到底哪些人会花数百元甚至数千元,购买由这家公司出品的专业级电竞滑鼠、键盘,但肯定对认购这家公司的股票相当感兴趣─就算雷蛇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估值却高达20亿美元(约156亿港元),在一股电竞风潮下,向来喜欢“搭顺风车”的香港股民相信不会太介意。

(资料图片)

电竞概念带旺港股 人人皆成专家

因此,当香港的电竞盛事接二连三变成一个社会话题,不少人都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好像很通晓电竞的专家,高谈阔论如何把电竞成为香港重点发展的新兴运动赛事,甚至提倡香港要发展电竞产业,在全球电竞运动、电竞产业的茁壮过程中分一杯羹。事实上,就连政府也曾提出要发展电竞,财政司长陈茂波在今年初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煞有介事地说电竞是具经济发展潜力的新领域,有助推动本地游戏市场和创科的发展,例如应用虚拟实景技术,当局将研究进一步在本港推广电竞。由官方到民间,人人都赶时髦高谈电竞,好像电竞就是香港绝对不能忽略的重大发展机遇似的。

但是,现实真是这样吗?先说要大力发展电竞运动,香港应抚心自问目前有没有这个基本条件。发展电竞运动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有没有顶尖好手,当然,香港很多人玩电子游戏,但要培训职业选手却是另一回事,正如香港有很多人热爱踢足球,却不代表香港就有很多顶尖足球员。电竞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一样,需要密集培训与操练,不少国家都有电竞训练学校,甚至由官方兴办的电竞运动机构,例如英国的电竞联会就隶属文化传媒体育部,负责支援电竞选手,也兴建全国电竞训练中心。香港政府的相关部门,例如民政事务局,是否准备好把电竞视作其中一项精英运动,每年拨出公帑资助电竞选手的训练、购买设备、离港比赛、举办本地联赛等种种开销?

就算政府愿意花这一笔钱,问题是电竞选手和其他运动员一样,比赛生涯相当短暂,特别是电竞运动讲求极高的集中力与敏锐的反应,电竞运动员一般在25岁左右便过高峰期,面临退役、转职的问题,政府也不可能养活他们一辈子。如果在外地,一些电竞选手退役后,可能会到游戏开发商从事电子游戏的开发、测试、推广等工作,又或投身相关产业,例如被誉为“中国电竞第一人”、绰号“SKY”的李晓峰,退役后创办了一家从事电竞设备的研发公司;外国知名电竞女选手“missharvey”史蒂芬妮.哈维(Stephanie Harvey)也曾参与游戏开发的工作,可以继续运用其电竞专长,打开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资料图片)

只是,香港的电竞运动员却没有这样的“幸运”。《香港01》曾访问一位香港电竞运动员,因为香港欠缺多元化的出路,他在退役后只能从事保险业,白白浪费其电竞技能。不少人见到的只是电竞运动员在比赛场上闪闪发亮,赢得多少商业赞助与奖金,却似乎忘了运动员退役后面对的事业困难。

这里反映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就是当很多人都谈及所谓的电竞产业,其实电竞并不是一门独立的产业,而是整个创新科技业生态圈的其中一个环节。据统计,单是全球电子游戏产业的收入去年已高达1,000亿美元(约7,800亿港元), 财雄势大的电子游戏开发商以至相关的周边企业,自然愿意不断投放资源,支持电竞运动的发展,毫不吝啬地举办盛大的电竞比赛、赞助电竞队伍,因为这些宣传推广的策略会吸引更多人玩电子游戏、购买周边产品、带来更多的生意机遇,电竞选手退役后也可转职到相关企业,因为他们正正是最熟悉消费者、特别是最愿花钱的死忠玩家的需要。这就如一级方程式(F1)赛车,若非背后有庞大的汽车产业支撑这种花钱如流水的昂贵玩意,F1赛事怎能年复年地有声有色办下去?

(资料图片)

自由经济桂冠 为何沦创科荒漠?

故此,如果要谈论香港有没有适合所谓的电竞产业发展土壤,最根本问题是香港有没有一个具活力的创新科技产业生态圈?现实却是香港打开了自由市场的大门,但说到创新科技,却没有多少企业愿意在香港投资,形容香港是一片创新科技产业的荒漠也不为过。就算香港政府花再多的钱举办精彩的国际级电竞比赛,邀请多少国际级选手、国际级艺人来撑场,吸引了多少市民多少游客入场,顶多只会是一个仅有刹那光辉的热闹盛事。正如香港每年举办的七人榄球赛多么广受关注,香港却没有运动产业;香港将举办第二届的电动方程式 (Formula E)赛车,却没有电动车产业。今天的香港,也没有“电竞产业”扎根茁壮的养分。

当然,没有人会喜欢被泼冷水,只不过,香港就发展“电竞产业”的讨论,的而且确翻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就是当香港政府多年来奉“自由经济”为不可挑战的教条,很多香港人乃至政府官员,对香港多年来被评为全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最具竞争力经济体高兴得飘飘然,以为单靠打开门户、税率减得够低,自可吸引各行各业的投资。

然而,世界上顶尖的创新科技企业却宁可在美国、欧洲、韩国、新加坡,甚至税率比香港更高、经济比香港更不自由的中国内地大举投资落户,因为这些地方的政府往往有着极具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在人才培训、土地政策、财政支援、营商便利等各方各面,向带来新技术、新思维、新就业机会的创新科技企业明显倾斜,渐渐聚成了成熟的创新科技产业群落,形成了极具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反观香港政府多年来的放任无为,就算创新科技打算来港,但香港既欠缺这方面的人才、也欠缺相关产业链的配套,单靠所谓的简单低税,根本难以吸引相关投资者。

其实这个情况已非自今日开始,当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汪滔2006年舍香港到深圳创办大疆(DJI),成为今天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占全球七成市占率的最大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香港早就应该有所警惕,反思这样的天降机遇为何会失诸交臂。可惜的是,直至今天仍有不少政府高官以“自由市场”作为其懒政无为的挡箭牌,并试图以此为借口,为政府在推动创新科技发展上的失败开脱。如今香港连一个“电竞产业”也难以生根发芽,对于那些三不五时便将创新科技挂在嘴边的政府高官,面对早已在创新科技产业发展上遥遥堕后的社会环境,到底会提出怎样的产业政策,营造适合的科技生态,让香港急起直追?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8月7日出版第72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