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告别议会意识形态之争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宣誓风波以来,数宗司法覆核案件先后取消梁颂恒、游蕙祯、梁国雄、刘小丽、罗冠聪、姚松炎等六人议席。本周三(26日)法院将会就朱凯廸及郑松泰的宣誓合法性进行聆讯,两人或可能同被取消议席。非建制派内风声鹤唳,忧心陈志全、邵家臻、张超雄、尹兆坚、林卓廷、邝俊宇和黄碧云等议员亦可能受到波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势已成,民主派需要重新思考长远发展策略,包括阵营内的合作及与建制阵营的关系,才能跨越当下困局。要展开合作,就不要再被梁振英昔日的斗争思维所捆绑,以社会根本利益为念,开展议会新气象。

(资料图片)

宣誓风波竟发展成“火烧连环船”,确实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与建制阵营立场较为接近的港大学者、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陈弘毅教授也直言,虽然人大释法内容有可预测部分,如须真诚、尊重地宣誓,但“追溯力与法律运作的可预见性原则,具一定程度的矛盾、不完全脗合”。也就是说,跟随梁国雄与黄毓民先后在三届议会宣誓中“加料”的先例,在香港法律习惯看来理应不会遇上太大麻烦,遑论是被褫夺议员资格。如姚松炎教授般加入“定当拥护香港制度,争取真普选,为香港可持续发展服务”一类合理政治主张而被取消议席的议员,更获得市民同情。

法律的可预见性原则透彻可见,但政治的波谲云诡却难以洞悉,民主派理应明白他们当时的对手梁振英是这方面的专长,有须要加倍谨慎。众所周知,梁振英施政以斗争为纲,甚至是以敌我矛盾看待民主派。民主派在宣誓中参照“往例”,在议会内透过宣誓“加料”以宣泄对政制发展迟缓、社会不公义等诸多不满,而忘记梁振英可能用尽一切方法在议会内挑起事端,结果给予了政府口实,这无疑正中梁振英的圈套。

梁振英主动介入宣誓争议,是以法治为名向泛民开战。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更令民主派进退维谷。“法治”二字对泛民而言,何只千斤重?在香港的法律体系之内,释法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的权力,香港法院除了跟从,别无选择。法院依据人大释法否决议员宣誓合法性,后来的判案则依从案例,就算一直波及下去,民主派也只能沉默接受——稍有异议,就会被指摘为质疑法院的依法裁判,甚至是无视司法独立,容易被社会认为他们是为政治利益而牺牲一直致力守护的香港核心价值。

以往不谏,民主派在今日应该更有策略性地,以务实态度在议会为市民争取利益,而不应再活在意识形态的斗争思维下。经历五年与政府的争持,特别是占领运动、831框架连串事件后,民主派对政府的一举一动抱着先怀疑、后观察、再行动的态度是合乎情理的。但从林郑月娥当选以来,特别是她上任后20多天的言行看来,政府大概已放弃了梁振英时代的斗争思维,“大和解”也不是虚词。对待林郑新政所开启的合作路,民主派大可以先如履薄冰地走上几步,不须急着全盘接受,但至少要先主动告别意识形态主导矛盾对立的旧路。

(资料图片)

“政治炸弹”可成破冰利器

宣誓风波对“大和解”而言不啻是颗重量级“政治炸弹”。“炸弹”当然可毁掉合作关系,但运用得宜,却是炸毁政府与民主派重重隔阂的利器。民主派现时已对政府提出多项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一是免追议员全部或部分薪酬及津贴,二是要求安排分开补选梁游及后来四位议员议席。就第一点而言,四位议员确曾完成宣誓程序,过去也殷勤履行职责,积极推动各项民生政策发展,在议事厅内的投票记录也是有效的,政府与立法会行管会应积极考虑是项建议。就第二点而言,回复宣誓风波可能破坏的议会政治势力平衡,能让直选议席分布尽可能如实反映民意取向,这也是政府维护民主选举制度的应有之义。政府若能接受泛民合乎法治精神的要求,则定然会为将来的深化合作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但一只手掌是拍不响的,若然林郑月娥已多番宣明不会落井下石、乘人之危,民主派、特别是本土自决派的议员若仍然坚持敌我分明,则确实难以展开合作的局面。

自从林郑月娥当选以来,朱凯廸已扬言“大和解即系大投降”,罗冠聪则断言林郑月娥的“大和解”只是另一套路的“拉一派打一派”,指政府只是为“拉拢温和民主派,令进步民主派和自决派等被边缘化,这手段是全面打击进步民主派”。令人忧虑的是,本土派议员是否具备成熟的政治判断力,可以在这风急浪高中稳住桅杆。以本土自决派来说,他们除了要突显自身与泛民的分别以谋求政治生存空间外,可能还担心如程翔所说:“睇嚟689镇压香港的路线会继续下去。”姑勿论本土派的忧虑是否成立,既然林郑月娥是在运用另一套政治手段,那他们是否也要因时制宜,不要再固守梁振英时代的一套应对手法?更重要的是,市民经过五年折腾后才可以赶走以斗争为纲的政府,本土派应该体谅大众的合理期待,不要执着于意识形态之争而无视大众诉求,这样才有机会补选重回议会。

必须说,本土派议员在关注本土发展、弱势社群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们为沉寂的议会政治带来正面冲击,本甚值得社会期待。如果只是为了意识形态之争而丧失这些议员,对社会而言是一大损失。以朱凯廸和姚松炎为例,二人都是以致力于揭露新界土地背后庞大利益集团而赢得市民及专业人士信任,朱透过新界西直选以票王姿态进入议会,姚则出乎众料赢得长期为建制派囊中物的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进入议会之前,朱、姚展现了从政者应有的魄力、为民者应有的决志,进入议会后也一直在土地、规划等议题多有建树,姚松炎正在草拟的棕地私人草案也是值得社会期许的。又如刘小丽所推动的地方墟市小贩发展、梁国雄长期关注的全民退休保障,都是切中社会所需的议题,需要专责议员在建制之内监督政府积极推进相关政策项目,以切实改善低下阶层生活、消除既得利益霸权。当下他们议席被取消,着实使社会忧虑其工作或会无以为继,其周边支援团体如本土研究社的工作也将无从延续,变相形成另一种“议会失效”。

(资料图片)

民生议题不应成为政治筹码

可是,议员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有积极作用,并不代表他们可为了保留议席而牺牲其他界别、乃至社会整体利益,更不应用民生议题作政治筹码与政府讨价还价——这里说的是上周三最后一日财委会会议。政府因应局势,把拨款申请缩至八项,而且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包括36亿教育开支与3间公立医院的重建或扩建拨款申请等。可惜会议展开不久后,朱凯廸、张超雄、陈志全等多名议员即站立抗议,部分泛民议员则不断重复无关要旨的发言。通过教育拨款后,许智峰、陈志全、毛孟静及朱凯廸等更冲出主席台示威。多番受阻下,仍有露宿者服务单位、东涌填海、中九龙干线以及公务员薪酬调整等项目未获通过,结果受影响的还是社会大众,相信这也不是民主派议员所乐见的结果。

此外,本土派议员也应该以其同理心体谅其他泛民议员的处境、社会弱势对拨款的热切期待。在教育开支拨款申请中,朱凯廸、郑松泰及陈志全三人投了反对票,朱凯廸更加暗批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只顾业界利益,未能参与一致行动全面拉倒财委会会议。叶建源与民主党、专业议政合力促成教育拨款,本是回应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长期诉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教师可以安心留守教席、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追求理想,是最根本不过的民生诉求,不应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之争所影响。朱凯廸等议员肩负十数万选票进入议会,有其合理期待要留在议会继续为选民拼斗,向选民负责。同样,叶建源也是须要向其选民负责,教育界的权益、学生的求学权利,也是必须保障的。本土派议员应该明白,没有谁的界别与选民比其他的界别与选民高贵或重要。在社会根本利益面前,议员的个人政治理念必须让路。

面对民主派内部出现分歧,外部与建制关系绷紧的局势,作为核心力量的民主党与公民党本应挺身而出,展现应有的领袖之风,可惜两党近来的表现实在未孚众望。公民党五名议员中,不是没有出席会议、就是投弃权票。相对而言,民主党虽未有清晰交代立场,但仍能在紧要关头由黄碧云提出缩短召唤议员表决临时动议的时间,做了对社会大众负责任的决定。长远而言,两党更须带领民主派应对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与未能统一行动的建制派的博弈中,作出快、精、准而合乎社会根本利益的决定。

这次宣誓风波所昭示的,应是新时代的降临,让理性议事论政取代意识形态之争。民主派在关键议题上除了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外,更不可轻易被激进势力所引导,反而应该尽量向资历较浅的议员晓以利害,引导他们重归理性议政。对于整个议会而言,是时候告别和稀泥与“唯意识形态”的年代,展现为政者应有的承担与果断。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7月24日出版第70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