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3年前失手未放弃 印裔女生发奋升大学 勉同乡改变命运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DSE放榜在即,成绩未尽如人意,也不代表无路可进。来自印度的年轻女生Gayathry Manoharan,3年前放榜成绩“触礁”,当时未有继绩升学,反选择拣选一年“gap year”,探索未来志向,随后下定决心,入读港大附属学院的工程系副学士。
发奋读书后、今年毕业的Gayathry,终手握多张大学入场券,并决定升读科大生物工程学系,期望可发挥所长,将所学贡献家乡。印度女性教育比率偏低,她亦渴望以自身经历勉励他人,说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结婚不是唯一出路,未来的人生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中。”

Gayathry期望以自身经历,鼓励印度同乡。(罗君豪摄)

20岁的Gayathry Manoharan是港大附属学院工程系副学士毕业生,她同时获科大生物工程学、中大医学工程及城大环境科学及工程学取录。她本身来自印度,由于爸爸的工作需要,全家遂跟随移居本港生活。她忆述,来港时仅得10岁,只懂印度语,当时个性亦较为内向,一度感到“水土不服”,幸渐渐融入本港,受访时落落大方,亦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她分享指,3年前于英国A-level失手,放榜成绩未如理想,但当时未有跟从主流,入读本地大专院校,反而以一年时间探索前路,“Gap Year的这年,令我想清楚自己想要甚么。”

她最终决定循副学士“拾级而上”,但工程学系女多男少,Gayathry坦言最初曾因而背负压力,亦担心成绩比不上身边同学,“后来发现原来只是我杞人忧天。”公开试的经历亦令她耿耿于怀,她曾忧虑会重蹈覆彻,但学系老师循循善诱,亦就其升学路向给予不少意见,Gayathry 终成功涵接心仪大学,“我曾经很担心自己会被拒诸门外,如果不是有他们鼓励,我大概也不会尝试报名。”

她也感恩爸爸的无尽支持,虽然印度重男轻女,但Gayathry 的爸爸则相当开明,“他经常跟我说求学不是求分数”,成为其强大后盾。

Gayathry来港多年,她庆幸未曾遭遇种族歧视,但感恩身边同学及老师相当友善,经常伸出援手。(罗君豪摄)

来港读书的决定,亦逆转其命运。Gayathry自小于印度的小村落成长,她指当地女性教育程度仍然偏低,亦眼见不少同乡年少时便已结婚,往后人生便犹如止步,“我觉得这样是很不公平”,她期望以自身经历鼓励他人,“希望可以改变现状,女孩子可以多读书,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冀为印度医疗体系出力

她又提到,印度人普遍思想较保守,亦讳疾忌医,即使身体抱恙,“都不会向医生求诊。”她期望,向公共卫生领域进发,并期望学有所成后,可将知识回馈家乡,“改变他们的想法”,并为贡献印度医疗体系出一分力。

受疫情所限,部分同学选择网课,回校上实体课的同学则寥寥可数,校园生活不似预期,她憧憬全球疫情尽快受控,亦期待开学,迎接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