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洲争议】梁振英曾俊华今罕齐晤传媒 官商乡黑勾结疑团须解开
横洲争议持续升温,自特首梁振英与两司长口径不一后,事件更被提升至特首选举前哨战层次。政府连日来不断扑火,惟似欲盖弥章,令人更怀疑当中涉及“官商乡黑”勾结问题。特区政府将于今日(21日)下午3时30分召开记者会,详细解释事件,特首梁振英、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及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等多个核心人物均会出席。《香港01》综合连日来事态发展,整理出以下四大疑点,政府必须回应释除公众疑虑。
疑团一:三巨头前言不对后语,谁是“话事人”?
争议发展至今最瞩目处,要数梁振英与两司长的说法“前言不对后语”。梁振英周一(19日)承认自己是横洲及皇后山发展的跨部门工作小组主席,却指横洲发展的具体细节,由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负责的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执行;但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在同一晚发声明,强调曾俊华未曾出席过工作小组的会议,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亦没有决定将横洲发展计划以分期形式进行;而政务司司长办公室稍后也划清界线,指林郑月娥既非督导委员会成员,亦不是工作小组成员。
一日之内,政府三巨头接连回应事件,除了令人觉得政府高层各自为政,也引起“话事人谁属”的问题。
据梁振英说法,由他挂帅任主席的工作小组,仅作高层次、方向性决定,而横洲的发展细节,则由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执行,若论架构,工作小组应在委员会上。但当梁回应记者提问时,却强调“这个委员会(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我不参加的”。不过,由于曾俊华指没有出席由梁振英督导的工作小组的会议,又指督导委员会无决定分期发展横洲,令人质疑是谁主导横洲发展,更令公众质疑究竟是谁决定将横洲分期发展,并只将第一期发展限于4,000个公屋单位?
【拆局】横洲风暴愈演愈烈 提早引爆特首战【横洲暗战】梁振英再出招拉财爷埋身肉搏 明午共开记招解疑团
疑团二:地区人士有否对横洲发展施压?
官商乡黑勾结的问题,镁光灯一直放在梁振英与地区人士的“摸底”过程上。《苹果日报》日前引述政府内部文件指,地区人士反对在横洲棕地兴建1.3万个单位,又指房屋署在工作小组的“软性游说”后,认为政府若不检讨露天货仓用地的安置政策,将难以发展横洲项目第2、3期。
梁振英回应传媒提问时,也提到在开发棕地时,需要顾及棕地上维修汽车、泊货车及回收废物等用途,以及此类的土地使用者,即使梁振英声称“没有向任何人妥协”,却难免令人怀疑事件实在与地区人士的露天货仓,及车场业务利益有关。更令人关注是,房署2013年公布正研究于横洲建1.7万公营房屋单位后,梁振英于6月领导工作小组商讨横洲发展,其后在7月与乡事派“摸底”,8月在天水围落区时获屏山乡委会主席曾树和率众撑场,之后政府就决定只发展第一期4,000个公屋单位,当中是否曾向任何人士妥协,有待政府交代。
疑点三:梁振英统筹的20至30个土地开发项目包括什么?
特首办周日(18日)回应事件时,透露梁振英经常会主持跨部门会议,推动20至30个中、长期大规模土地开发项目的高层次统筹工作,如横洲及皇后山发展。然而,其余的项目包括什么,又是否与横洲发展规模类同,《香港01》曾向特首办查询及发展局查询,两者均没有回复。事实上,即使特首办的回复暗示梁振英主持跨部门会议属恒常之事,但其他项目的规模,及牵涉的业权复杂程度,是否能与横洲比拟,则仍未可考。
疑点四:张炳良是否“讲大话”误导公众?
虽然近日横洲争议的焦点都在官商乡黑勾结问题,以及特首前哨战之上,但运房局局长张炳良在今次事件中,其实有“讲大话”之嫌。
候任议员朱凯廸、姚松炎上周四(15日)与运房局局长张炳良,及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会面,张炳良在会后向传媒指,政府与地区人士作“非正式会面”未必一定有纪录;朱凯廸会后亦指,张炳良在会上指横洲发展计划的“摸底”未必有纪录。
但于周六(17日)晚,政府却发稿指曾经成立跨部门小组,讨论皇后山及横洲的公共房屋发展,并由梁振英主持会议,于在2013年6月进行会议,反映政府其实有纪录,与张炳良说法有出入,也令张有说谎、误导之嫌。
一众政府高官将于今午3时30分,就横洲发展召开记者会,特首梁振英、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运房局局长张炳良、署理发展局局长马绍祥等人将会出席,到底能否解开种种疑团,有待一众高官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