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况差商家求变 用AI分析店面增人流减开支

撰文: 陈嘉慧
出版:更新:

经济转差,市道惨淡,零售业首当其冲,不少店主选择减价促销或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人工智能企业方案公司Dayta AI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屠厚钧表示,近半年不少客户均向他反映销售量转差,透过视像分析技术助客户增加店内人流、善用店内空间以及因应社会事件调配人手。

Dayta AI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材屠厚钧表示,近半年不少客户均向他反映销售量转差,其公司透过视像分析技术助客户增加店内人流、善用店内空间以及因应社会事件调配人手。(陈嘉慧摄)

Dayta AI利用人工智能及视像分析技术,开发店面实时数据分析平台。零售商只需在店内安装一般的闭路电视,连接光纤上网,便可透过云端技术,获得店外人流、入舖人流、客人在店内空间的停留时间分布图,客人的性别、年龄及情绪状态等即时分析。

无需安装感应器 每月每枝镜头收费500元

屠厚钧指,零售商舖在店内分析人流是一项成熟技术,不少大型连锁店均有使用,惟按传统做法,安装需时可长达两个月,而且费用高昂,约需十万元左右,一般中小企难以负担。Dayta AI则毋需零售店加装如红外线感应器等设备,并且只收取每月每个镜头500元的费用,收费“贴地”,一般小店都可以负担。

屠厚钧介绍,现时客户主要为本地时装店、快速销售品(药妆、零食等)店舖,以及选址讲究租金支出庞大的奢侈品商店。他指,对本地零售业来说,租金是一大负担,而透过店内视像分析,可助店主辨别店内的主要停留点(heat zone)及最少人停留的地方(dead zone),从而更善用空间,变相节省租金。

Dayta AI分析客人在店内不同空间的停留时间分布图。(受访者提供)

统计大型事件对人流影响 灵活调配人手

他又指出,近期本地零售市况转差,不少商户都想逆市求变,增加销售。人工智能可帮助商店计算“入舖率”,即经过商店大门的途人中,进入店内的比例。屠厚钧解释,快速销售品零售较注重“入舖率”,商家透过监察入舖人数,可迅速调整橱窗设计、减价横额或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安排。

近期本港多区不时发生示威游行,屠厚钧表示,也有客户利用人流分析,统计大型事件会增加还是减少店内人流,方便调配人手。

屠厚钧指,零售商舖在店内分析人流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不少大型连锁店均大有使用。(陈嘉慧摄)

利用大学数据集训练AI 不储存客户数据

人脸识别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引起社会忧虑。屠厚钧观察到客户亦越加重视私隐,他强调公司并不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他进一步解释,人脸识别所指的是人脸数据与资料库配对,辨别一个人的身份;相反,Dayta AI不会储存客户及其客人的任何数据,并且分析结果只有组合的数据,不会以个人为单位。他又表示,公司只使用大学等科研机构的认证数据集,不会以客人的数据作训练人工智能之用。

展望未来,屠厚钧预期在本地市场外,开发更多海外市场,并改良现有平台,推出客户公司内不同部门均可使用的版本,另外在技术上以制服识别剔除售货员的活动数据,未来亦会为客户提供如门市布置、同区同行业人流比较等商业意见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