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6.9游行到7.28西环冲突 和理非到催泪弹横飞的50天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修订争议所触发的示威浪潮,至今仍未见平息迹象,由6月9日大游行起计,至7月28日的中西区冲突,已整整50天。连番社会动荡,示威者行动渐趋激烈,政府管治威信、警队形象亦遭受重创,这50天,是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在这50天内,香港历经多次大游行,以至6.12金钟冲突、冲击立法会、新城市广场浴血战、元朗无警黑夜等,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这50天期间经历多个阶段,由最初“和理非”主导运动、其后政府拆弹无方、“勇武”抗争擡头、到近月街头运动“遍地开花”,如何解开这个愈缠愈紧的死结,成为每个香港人心中的一个大问号。

第一阶段.6月9日至6月16日

修例硬闯失败、引爆民怨、“和理非”主导运动

6月9日,民阵发起大游行,反对政府将《逃犯条例》修订交付立法会二读,当天的游行,民阵称有103万人参与(警方称高峰期有24万),是回归以来最多人参与的一次,直迫1989年声援北京民运游行。

不过政府未有正面回应游行人士诉求,坚持草案于6月12日如期二读,强行闯关,最终引爆了6.12金钟冲突。警方起初将冲突定性为暴动,惟当日警方的执法手段,例如发射大量催泪弹围攻示威者、辱骂现场采访记者等,警方执法手段备受批评。

在民意反弹下,特首林郑月娥在6月15日宣布“暂缓”草案,但坚拒表明“撤回”,加上林郑在记者会中态度被指傲慢,扑火不成反添民怨。同日下午,有反修例人士在太古广场危站5小时后堕楼不治,这一幕触发更多人的怒火。翌日,即6月16日,民阵再发起另一次大游行,这次比起6月9日的游行更加大规模,民阵称有接近200万+1(+1象征离世的梁凌杰)人参加;警方指经原定路线,高峰期有33.8万人。虽然游行人数众多,但秩序良好,如出现人潮主动“分红海”让救护车通过的场面,堪称香港式“和理非”游行经典一幕。

▼第一阶段重要事件▼

+3

第二阶段.6月16日至6月21日

拆弹无效、政府停摆、民怨闷烧

6月16日游行后,在更庞大的民意压力下,政府发新闻稿回应,承认在修例处理有所不足,向市民致歉。

这段期间,政府曾试图拆弹,例如警务处处长卢伟聪于6月17日晚见记者,表示并没有定性整场在金钟的示威为“暴动”;6月18日,林郑月娥召开记者会向公众道歉;6月19日,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到立法会解释,重复政府已经致歉等等。

不过,当时反修例人士的诉求,已由要求政府“撤回”草案之外,更进而提出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6.12冲突中警方执法手段,以至停止追究6.12冲突被捕人士等,因此政府的回应,被反修例人士认为是在回避。

而且,这段期间,行政会议接连休会,立法会运作亦受到影响,政府运作近乎停摆,社会上的各种不满情绪,在这段时间不断地闷烧。

▼第二阶段重要事件▼

第三阶段.6月21日至7月1日

“勇武”擡头、抗争升级、攻入立法会

政府近半个月来的处理手法,未能平息反修例人士怒火,抗议行动转趋“勇武”的方向亦日益明显。在6月21日及6月26日,有示威者两度包围警察总部,批评警方在连日的行动中使用过度武力;亦有示威者先后在税务大楼及入境事务大楼发起不合作运动,影响政府部门运作。

6月30日,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发起撑警集会,是政治风波爆发以来,建制派首次大规模动员。不过集会期间,有撑警人士被拍到袭击持不同意见人士、记者等。警方则被指选择性执法,未有严肃处理涉嫌施袭的撑警人士。

当日的撑警集会触发反修例人士反弹,有示威者通宵留守立法会“煲底”,在7月1日,即回归纪念日清晨起与警方爆发零星冲突。到7.1下午,有“勇武”示威者开始冲击立法会,晚上更成功闯入议事厅,成为反修例运动爆发以来,抗争手段由“和理非”趋向“勇武”的标志性事件。

▼第三阶段重要事件▼

+4

第四阶段.7月1日至今

遍地开花、流血事件不断、周末上街几成常态

7.1冲击立法会行动后,街头抗争进一步向地区扩散,在各个社区“遍地开花”,除多区出现“连侬墙”让市民写上心声外,多区亦有人发起在周六、周日游行,如7月6日光复屯门、7月7日九龙游行、7月13日光复上水、7月14日沙田游行等。

周末上街几成常态,警方和示威者关系亦更趋紧张,例如7.14沙田游行,警方在晚上攻入新城市广场,结果示威者与警方爆发混战,多人受伤。而7月21日民阵的港岛区大游行结束后,有部份示威者包围中联办,当晚元朗区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有大批白衫人在元朗西铁站内外以藤条、木棍等,无差别袭击市民。外界质疑这宗暴力事件涉及新界“乡黑”势力,而警方迟迟未有到场处理,且当晚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被拍到与一批身白衫的人士握手合照,亦引起广泛关注。

元朗“白色恐怖”事件后,有市民发起7月27日“光复元朗”游行,要求彻查事件,但警方则罕有地就游行发反对通知书,但当日仍有大批市民声称到“买老婆饼”、“郊游”,最终演变成警民冲突,警方在元朗闹市施放催泪弹。

翌日,这一幕又再在中西区重演,警方反对当日的港岛区游行,只批准在遮打花园集会,但有集会人士因一宗警方查车纠纷趁机四散,兵分多路往铜锣湾、湾仔、西环,结果示威者和警方在西环、上环一带爆发激烈冲突,有人更形容警方施放催泪弹的密集程度犹如“放题”。

▼第四阶段重要事件▼

+14

林郑想避到何时?

自6月9日的大游行开始,至7月28日的中西区冲突,动荡的日子已整整50天,相信香港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种日子还会持续多久?

其实踏入7月后,已有大批较少公开评论香港时政的社会名人,如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多名前高官、商会,乃至温和建制派如田北辰,提出政府应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及全面“撤回”修例,尽量争取回旋空间。亦有多个政府部门的员工、AO(政务主任)、EO(行政主任)等,也要求政府回应民意。

这50天,香港面对回归后最严重的管治危机,政府先是错判民情、亦无能力防止事态恶化。当前,要求政府明言“撤回”修例、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几已是社会上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政府仍拒绝就此作积极回应,到底以林郑月娥为首的特区政府领导班子,还有甚么办法缓和局势?还是一味继续窝在政府总部内的冷气办公室,任由香港社会继续撕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