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无情阻上楼 家暴妇女求助申诉署

撰文: 何宝仪
出版:更新:

遇上家暴,受害者最需要逃离破碎的家,另觅安全港。不过,有家暴受害人向申诉专员公署投诉,被社署多番留难阻碍他们透过体恤安置计划上楼,有个案更等了2年仍未能得到容身之所,饱受煎熬。

3名家暴受害者联同张超雄向申诉专员公署申诉,批评社署不按指引办事涉行政失当。(记者何宝仪)

现时社署及房署提供“有条件租约计划”,专为正办离婚手续、并有迫切住屋需要家暴受害人,提供特快上楼。不过,并非所有家暴受害者都能顺利上楼,忍受家暴逾10年的受害人珊珊(化名),2年前经警方转介至庇护中心,去年3月申请计划,但两个月后社署回复要求她提交医疗证明,但补交医生纸后,署方却指她不符合家暴条件拒绝申请。

珊珊表示,上月社工曾致电她,要求她尝试到外面租屋住,暗示好向上头交代。(何宝仪摄)

珊珊硬咽地说,自己因家暴入住庇护中心,但讽刺是社署竟以个案不符家暴条件被拒,“社工话我受嘅家暴已经过去咗,但其实好多家暴受害者冇医生纸都可以成功上楼,点解我有反而就唔得。”

另一名家暴受害者小燕(化名)于入住庇护中心后,向社工提出申请公屋,竟被社工劝说重返有暴力前科的丈夫家居住,“我问社工,如果畀人打点算,畀前夫打死点算?佢竟然同我讲再畀人打就报警处理。”社工其后要求小燕提交医疗证明,证自己有能力照顾儿子及成为户主,“社工说审批权在房署,是房署要我交证明。”她质疑,该计划的审批权并不在房署,医疗证明只是署方留难申请人的借口。

珊珊与小燕今早到申诉专员公署,投诉社署处理申请叹慢板,前线社工及职员都未有跟从内部指引。协助他们的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指,近年成功申请“有条件租约计划”个案锐减,由2011/12年度的2,500宗,跌至去年的1,500宗。他质疑,不少个案转介至社署审批后受阻,要求申请人必须符合“体恤安置”的基本条件,例如,居港满7年、健康问题、有特殊困难等,惟张认为,按照计划原意,家暴受害人理应可豁免以上条件。《香港01》曾就事件向社署查询,惟至截稿前仍未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