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儿报告】官方报告揭10年近万童受虐 社署欠医管局近半个案
社会难容虐儿个案,但原来医管局、社署备存有关数字纪录并不同步,增加识别困难风险。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2001年至2010年间,综合医管局及社署资料库数字对照,共录得近万名受虐童,其中医管局备存7,548名儿童记录,惟当中4,524人经转介后,未有于社署资料库记录在案,占整体比例近5成。
研究推算,当中数字落差,可能源于部分个案于社署内缺乏有效身份证记录,另部分个案经转介后,则被介定为不含被虐风险所致。研究结果亦发现,全港18区中,元朗区虐儿个案最多,中西区则最少。
延伸阅读:【虐儿报告】性侵犯占31% 五幅数据图显示元朗为虐儿“重灾区”
延伸阅读:【虐儿报告】打仔有“前因” 66%施虐者儿时也曾受虐
前中央政策组早年委托港大研究虐儿问题,并于2013年完成报告,但一直未有公开。香港电台引用《公开资料守则》,成功取得该报告,今日(8日)上载到改组后的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网站。研究检视2001年起计的10年间,社署及医管局记录虐儿个案的数据对比,并进行配对,包括社署辖下保护儿童资料系统,及医管局辖下临床资料分析系统及急症室资讯系统。
社署2000个案资料因已成年被销毁
研究显示,社署资料库共有5,222宗虐儿个案,涉及4,840名儿童;同期医管局则有8,071宗与虐儿相关的使用医院服务纪录,涉及7,548名儿童。经配对后,该10年间,共识别出9,364名受虐儿童,但其中4,524人只出现于医管局资料库,仅1,816人纪录在社署资料库,另有3,024人同时出现于两个资料库。
报告指出,当中约900宗个案在社署资料库内无有效身份证号码,余下部分个案被医管局医生识别为怀疑虐儿,但经社署召开多专业个案会议后,议决为未有被虐待的潜在危机。报告也指出,研究进行时,社署资料库内约2,000宗个案因受虐者已达18岁而被销毁,也可能造成未能配对的原因。
研究报告建议,可进一步整合社署及医管局虐儿资料库,其后亦需强化社署资料库收集成效,例如需纪录受虐者身份证号码,另即使受虐者年满18岁后,亦应保留其资料报告又指,医管局可考虑建立受伤监察系统,以便及早识别受虐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