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不清或现“小中风” 早求医减七成危机

撰文: 张善彤
出版:更新:

面部肌肉无力、四肢麻痺、口齿不清是中风常见征兆,其实中风是可“大”可“小”。小中风,是出现大中风的警号,两者病征相似,但前者维持时间较短,容易被患者忽略。假如错过治疗“小中风”黄金期,可导致脑神经系统永久受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有份参与的全球研究发现,“小中风”病人若把握病征出现的24小时内,及早接受评估和治疗,3个月出现严重中风的风险有望降低70%。

左起:中大医学院脑神经科主任黄家星、陈女士、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苏蔼欣,呼吁市民留意小中风病征。(张善彤摄)

“刷牙时牙刷无法对准口腔、搽眼霜又搽到脸颊上,当时不以为然。”现年62岁的陈女士忆述,2010年1月某日起床感到身体不妥,其后陈的儿子发现她脸部表情有异,“他见到我有一边脸歪了,怀疑我中风,但我一直有服降血压药,饮食一向清淡,所以不认为是中风。”她随时到诊所求医,医生发现她不但脸歪,双手更出现无力状况,同日转介至威尔斯亲王医院,并确诊患上“小中风”。经过药物治疗后,她虽然仍有口齿不清,但6年间未有出现严重中风。她庆幸自己当时及早求医。

每年3000宗“小中风” 30%演变“大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TIA) 俗称“小中风”,是由于脑血管暂时堵塞所致,征状与中风相似,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维持数分钟或数小时。本港平均每年超过3000名TIA或轻度中风患者到公立医院求医。根据过往研究,TIA患者中,有20至30%日后出现更严重的中风,其中5%于一周内出现;12%三个月内出现。严重中风患者当中,15%曾有“小中风”病史。

黄金24小时 降7成中风风险

中大参与的一项全球性研究,于2009年至2011年进行,21个国家共61间专门治疗和诊断TIA患者的专科中心参与。研究分析了4789名TIA患者,在病发后24小时内得到医生评估并接受药物治疗。结果发现,TIA病人于病发起3个月内,出现严重中风的风险为3.7%,较以往有12%病发,风险减低近7成。

俗称“小中风”的短暂性脑缺血,可令脑血管堵塞,患者会出现面瘫、口齿不清等征状。(张善彤摄)
苏蔼欣表示,若“小中风”患者没及时获治疗,当中的三成患者日后可严重的中风问题。(张善彤摄)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兼中风服务部门主管苏蔼欣指出,“小中风”病征维持时间一般较短,病人可能会不以为然,部分病人求医时症状已消失。苏说:“小中风是出现严重中风的警号,发病时可导致脑神经系统永久受损,甚至致命。”苏又指,市民难以自行分辨“小中风”和“大中风”,因此当出现中风征状时,应立即求医。

威院2012年成立本港第一所“小中风”诊所,优先为怀疑“小中风”及轻微中风的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苏医生指出,每年经诊所分流后,约3成“小中风”患者需入院治疗,其余会转介到其他门诊及健康院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