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设室外阅读空间 屏山图书馆变文青热点 建筑师点游说政府?
位于天水围的屏山天水围图书馆被誉为全港最美图书馆,也是首个设室外阅读空间的图书馆。我们跟建筑师一同细看这座大楼的细节,了解它如何因地制宜,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设计在政府从来不易,建筑师拥有怎样的心思及韧力,才能令到项目得以落实?
全港最大分区图书馆 多次获奖
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占地5400多平方米,工程造价约为5亿8千万元,在2013年启用。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位于康乐大楼高座,楼高八层,是全港第二大的图书馆,也是全港最大的分区图书馆。大楼由建筑署高级建筑师温灼均设计,其独特设计横扫多个建筑奖项,包括2011年香港建筑师学会全年境内建筑大奖、2012年香港工程师学会卓越结构大奖(香港项目),又获得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2014)优异奖。
这个图书馆究竟有何厉害?我们请来在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任职建筑师的麦憬淮(Kevin)及曾参与这个图书馆的设计与工程的建筑师陈淑芬(Sophie),解释这个全港最美图书馆的建筑美学、以及生成过程。
采用大自然物料 设计呼应屏山传统建筑
图书馆东南面为数百年历史的屏山,北面为仅廿多年历史的新市镇天水围。Kevin认为,图书馆正好坐落在新旧区交汇点,让两个社区得以融合。这座大楼如何以建筑回应周边环境?建筑物料是其中一个方法。
Kevin说,虽然大楼外形没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但用了不少香港少见的建筑物料,如真木及生锈铁。建筑师温灼均曾指,这栋大楼设计时参考了附近屏山村的传统建筑元素,故采用大量暖色和大自然的物料,如木材、石砖、清水混凝土、生锈铁等,其原始简约风格揉合传统与现代。Kevin认为这样的图书馆反而更平易更人,对比中央图书馆模仿西方罗马柱设计,更为可取。
凉风、阳光、沙发 除了“最美”,屏山图书馆还有多项人性化设计
独特中庭设计 自然光贯穿各楼层
屏山天水围图书馆其中一个特色为其两个高低错落的中庭设计,一来可让自然光穿过中庭,透进低层,二来也创造出半室外的阅读空间。Kevin欣赏这个可室外阅读的中庭,善用了大楼的地理优势:“如果在市区设室外阅读空间,出了图书馆应很嘈吵,又乌烟瘴气,读者也不舒服。这里却很舒服,一来楼宇(屏山一面)较低密度,绿色一片,环境较静,适合做半户外环境,设计善用了这地方的空气及景观。”
成功争取首个室外阅读空间
屏山天水围图书馆是香港首个设室外阅读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市民享用时未必知道,建筑师当时花了不少心思才能说服康文署接受这个创新的设计。建筑师陈淑芬(Sophie)曾参与这个图书馆的设计与工程。她指,政府通常会对建筑署计划的一些创新设计元素却步,担心会导致日后运作有“麻烦”,如保养难处、保安漏洞,忧虑因设计负上或设计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责任。
不过,她指是次负责项目的建筑署高级建筑师温灼均由于已有丰富经验,理解康文署平日的疑虑,故在设计阶段已在有需要位置加入防盗系统、又建议增加保安人手以确保市民恰当使用空间。团队与用家持续并充分沟通、游说,加上不同政府部门的“有心人”支持,才使首个室外阅读空间得以落实。
清水混凝土用得“出神入化” 不厌其烦采新物料
刚落到大楼地下一楼,便可见大楼清水混凝土结构外墙。Kevin指,石屎上可看到模板的痕迹,例如那些排列有致的圆洞。他手触其中一幅墙,说:“这幅墙的纹应是来自真木,需要工人逐条木条排出来。”所以工艺技术要求也十分高。
曾参与这个图书馆的设计的建筑师陈淑芬也说,虽然香港不乏清水混凝土建筑例子,但她认为温灼均是次设计将清水混凝土用得“出神入化”,例如这里直接用了清水混凝土作天花,没像一般楼宇般加上假天花。Kevin指,善用清水混凝土的话,可以省掉工程开支,也带出自然质朴感觉。
Sophie补充,该大楼也有用上一些建筑署以往较少用的物料,如用以挡阳光的铁织网,审批时需要另外“计数”或以现有例子阐述。用新物料时,步骤比旧物料繁复,可见建筑团队具革新精神,才能令项目多方面有创新。
图书馆不只是看书 “应是容易阅读的社区空间”
如到访屏山图书馆,会发现它的座椅比一般图书馆多、楼底较高,无论是室内室外,都能顾及使用者需要,营造到友善的空间(详见上一篇文章)。
设计又岂止关乎阅读,Kevin认为,来图书馆的人未必目的是来看书,可能只是看参考资料、做功课,或者只想找个地方闲坐、翻杂志。他们需要一个空间,在找到书时可坐在一旁阅读,也可以出户外中庭聊聊天:“图书馆未必是个只看书的地方,而是提供不同阅读及学习的空间。其实这里就像人买了杂志,在公园闲坐。图书馆是一个社区空间,只是一个容易阅读的社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