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道唐楼重建倒数 天台屋家族难忘36载情:以后冇得咁食饭

撰文: 黄景洪
出版:更新:

今日(25日)圣诞节,疫情下街头圣诞气氛欠奉,市民纷纷留家庆祝。而在青山道306号亦是冷清,因为目前就只剩下住在天台屋数人,大厦其他单位在去年陆续被收购,发展商用木板封起大门,在每层装上闭路电视,等待时机重建。以往熙来攘往的大厦静下来了,没有邻居的单位称不上是一个社区,留守的72岁罗女士倍感唏嘘,“冇咗楼下啲乡里都唔开心啦”。大厦业主要求他们在农历新年后迁出,三个月的期限正在倒数,余下数人唯有来一场最后派对,燃尽大厦余晖,过2020年最后一个佳节。
摄影:罗君豪

72岁罗女士在1984年迁入天台屋,刚好在此渡过半辈子。(罗君豪摄)

罗女士在36年前迁入天台屋,今年72岁的她,在天台屋走过半生。“好耐以前我细佬买起,结婚时女朋友话唔住呢度,就畀我咯,咁就住咗几十年”。数年前,罗女士和细女Ada一家成功上楼,搬到彩虹的旧公屋去,腾出的单位就让给大女阿仪两公婆住,连同租住隔壁单位的二女阿霞一家,这小小的天台屋就是她们的根。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罗妈妈虽然已经搬到彩虹,但每天都来为阿仪、阿霞一家买菜煮饭,打点家头细务,“我日日都来,冇一日唔来,第日搬咗,各有各地方远就去唔到啦,间中去就得”。

食埋呢餐,第时都冇得咁样食啦。
天台屋屋主罗女士

2020年倒数第二个周末,这晚可能是天台屋一家最后的节日庆典,十一人围在半开放式的走廊,蹲在木桌前,为提早庆祝冬至打边炉,罗妈妈特意预备一盘南乳莲藕炆羊腩,替三位女儿补一补,好不暖和。“住咗几十年,一定唔舍得啦!”所处的大厦早年被地产商收购,邻居、店舖早已迁走,就只剩她们一家以及地下的行乐唱片,“最迟3月中要我哋搬啦,人哋都搬咗两年有多。食埋呢餐,第时都冇得咁样食啦”。罗妈妈笑言,圣诞节是“鬼佬节日”,他们未必会大肆庆祝,故当晚或许是罗家12月最后的天台大餐。

2020年倒数第二个周末,天台屋家族聚首一堂打边炉,把握最后的时光。(罗君豪摄)

台风与火灾 旧事忘不了

天台屋是不被认可的居所,地产商找上门说要重建,罗女士一个钱也分不到。到楼下的邻居一个个搬走,发展商就派人换门换锁,在每层的楼梯口装上闭路电视,连天台屋内都不例外,“天台都有三个闭路电视,有(闭路电视)仲好,冇贼上来偷嘢!”

屋内的麻将声不断,女儿们和丈夫正攻打四方城,罗妈妈就在一旁预备今晚打边炉的材料,一只鸡、三斤菜、二十六只虾,“我唔钟意,我好惊嘈”。麻将声不是天台屋常见的噪音,每逢下雨天,用铁皮、木板、胶布做的屋顶总会劈哩啪啦地响,“落雨都要打伞煮饭”。天台屋的生活艰苦,罗女士见惯风雨,但每到台风季节还是会胆战心惊,以前细女Ada两个小孩在天台屋居住的时候,他们就更为忧心,“打风呯呤嘭唥,成晚都冇得训,尤其是小朋友,两个孙同我训,惊到几乎濑尿。但唔紧要啦,都冇得住咯,哈哈!”

“住呢度好惨㗎,但𠵱家就算你几惨都冇用,都冇得住啦,人哋要拆就叫你走,边有办法。”
天台屋屋主罗女士

台风是每年夏天都必须面对的挑战,风季过后就修修屋顶,倒也没造成过什么意外。讲到最惊险的场面,罗妈妈二话不说,肯定是细女Ada开刀分娩后返家第一夜,临天光就遇上祝融之灾,“试过一次楼下大排档火烛烧到来,吓死走都走唔切,仲要临天光火烛,真系阴公!当时我个细女啱啱生咗个仔,㓥肚出院返来行楼梯都要揾两个人擡佢上来,瞓觉瞓到临天光四点火烛,佢又行唔到㖞!佢就叫我带小朋友走先,佢自己留喺度,烧上来都冇办法”。Ada答嘴,“佢哋抱(小朋友)落去,我咪坐喺度走唔郁。”想起这件十年前的往事,罗妈妈仍然历历在目,但一切都俱往矣,“住呢度好惨㗎,但依家就算你几惨都冇用,都冇得住啦,人哋要拆就叫你走,边有办法。”

讲起天台屋旧事,大家都笑得开怀。(罗君豪摄)

与别不同的童年时光

在天台屋过的童年,和旧式公屋的年代有点相似,Ada的一子一女,头十年时光几乎都在天台度过,“楼下两层楼啲小朋友都成日一齐玩,生日就上来食蛋糕”。深水埗的街道实在不适合小朋友游玩,几年前相连的大厦被全栋收购,天台屋清空后就留下一片空地,虽然高空危险,但却成为了小孩们的游乐场,由一端跑到另一端,嘻嘻哈哈的课后时间就这样过了几年。Ada一家几年前随妈妈上楼,街坊又因收购重建慢慢搬走,天台的嘻笑声不服还,“楼下好多小朋友,电话都冇联系啦”。

以往热闹的大厦,住户就只剩下居于天台的几个人。(罗君豪摄)

开心事不少,战兢事也不断!天台屋老鼠为患,吓得一班小朋友哗声四起,“老鼠成班一齐出来,好犀利㗎!”以前邻居有养猫,老鼠都怕大猫,固然就不敢高调露面,孩子们有猫可玩,同样不亦乐乎。但猫只随邻居搬走,大厦就成为老鼠的天堂。大女阿仪说见过一只半斤的老鼠,妈妈就说一斤的老鼠也不罕见,“老鼠喺度住咗几十代”,大厦拆卸时老鼠都冇兜口可去,一家人都笑言,“边个系原居民都分唔清!”

行乐唱片是居民上楼的必经之路,老板“唱片佬”和天台屋家族相识逾三十年。(黄景洪摄)

最后的街坊——唱片佬

青山道306号落寞冷清,楼梯舖行乐唱片的结业日子也在倒数。自80年代就进驻楼梯底得唱片舖,在今个月租约期满后就会光荣离场。天台户和行乐唱片在同一栋大厦共生三十载,罗妈妈口中的老板“唱片佬”是一个好人,店舖结业在即,唱片佬送她一个电饭煲、收音机,送旧邻居孙太一部雪柜、风扇,“唱片佬行开行埋,去隔离交电话费、买饭,都叫过我帮佢睇档,邻舍冇所谓啦。”

天台屋清场在即,各人前路未明,是否能继续找个地方聚首一堂,恐怕仍是未知之数。(罗君豪摄)

距离清场大限不足三个月,罗女士和二女阿霞一家到过深水埗区询问楼盘资料,一房一厅的蚊型单位月租叫价8,000元,看过其他单位都不合心意,她们于是决定租下来,最后房东反口,交易告吹后唯有继续努力。香港地寸金尺土,找一个能聚脚的安乐窝实在不容易,“唉,冇办法啦,环境迫成咁样,各有各住啦,最唔舍得就系分开咗,以后都好难揾到咁大地方一齐食饭。”要和居住几十年的天台屋说再见,罗妈妈心里确实不是味儿,“不过讲返转头,都好满足啦,住咗咁耐人”。

青山道300至302号以及304至306号旧楼已被兴达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收购,罗女士的天台屋将不复存在,泥头车推倒大厦,一家各散东西,天台屋上下唯有来一场最后派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谁又能说准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