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香港深圳广州 社会创新的协同与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指出:“社会创新的效果影响深远。有关社会创新的实践和研究,近年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术界、工商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社会创新没有官方定义、也没有公认的实践方式,但参予社会创新的个人和团体来自不同界别,都抱著建立一个更美好社会的热诚和愿景,运用独特的专长和创意,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去应对社会问题,回应社会需求。不少机构亦热衷于培育有志进行社会创新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改善带来更多正能量。
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倡议进行区域性研究,扩阔对社会创新现况的了解。这次专题研讨展开了第一步,聚焦大湾区,联系了香港、深圳、广州几位熟悉当地社会创新的权威学者,各抒己见,分享他们初步研究成果。”
研究新理论 有效预测社会创新表现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及社会创业中心总监蔡振荣博士致力研究社会创新,出版了超过30篇有关创业、社会创新等文章。蔡博士认为,社会创新逐渐成为应对不平等、人口老化、气候变化等等的社会问题的政策工具,“尽管大众对社会创新的兴趣迅速增长,但我们仍然缺乏研究以评估社会创新项目的表现,是否能有效应对贫困和社会排斥等等。”
蔡博士获得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社创基金)拨款资助,得以探讨推动社会创新成效的因素和过程。他发现:“社会创新表现与每个项目所采用的商业和社会策略,以及社会创新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性质有关。”此研究结果对预测社会创新成效的因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亦为国际社会和香港的社会创新者提供实用和政策上的参考作用。
对香港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初步分析
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社会创新中心副研究员王筱璐博士同样研究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王博士指出,香港在扶贫与社会共融议题上进行社会创新有许多点子与方法,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很关键的。她以社会创新的目标受益人为焦点研究,比较和分析了超过268个“好荟社”孵化课程学员的社会初创企业团队的点子,借此找出儿童与青少年、长者、残疾人士、低收入人群及少数族裔等每一类目标受益人的不同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了解香港社会创新生态系统。“这样的研究方法,能让研究团队更全面地了解到目标受益人的需求,以及多种解决方法,为创造共同议题的协同效益提供数据及参考。”
比较广州孵化器 提出未来改进建议
近年来广州社会创新培育在蓬勃发展,例如,广州市有数十个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协助孵化广州社会组织,承担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为区域社会创新生态奠定基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先生以广州地区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区域社会创新生态。周先生研究孵化器出现的背景、发展历史、研究广州地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相关的政策、机制、内容和效果,分析孵化器对区域社会创新生态的影响以及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深圳宏观环境支持 社会创新空间涌现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一直参与内地的社会创新项目,亦是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发起人之一。饶先生指出,近十年来,由于政策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深圳涌现了一批社会创新服务空间。“这些空间都有著不同的营运模式,但主要都是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培育孵化、资源配对等服务。”饶先生也了解这些社会创新空间的现状、特点、功能,并分析目前营运过程所面对的问题,同时提出建议。
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
香港、深圳、广州的社会创新发展,如何互相启发和借鉴?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之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将会邀请以上几位讲者分享,并由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先生带领讨论环节,一同探索三地社会创新的经验。
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为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辖下活动之一,将探讨双老化的严峻挑战,并召集欧亚专家集思广益,思考应对方案,为可持续城市及其居民带来更美好的将来。
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
主题:社会创新的区域协同与发展
日期:2020 年11月20日(星期五)
时间:14:30至16:30
*活动设网上直播,英文及普通话即时传译
了解更多详情及报名,请按此进入网页:https://polyu.hk/AYQ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