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湾重建】贵记荳品月底结业 60年明火炒豆浆成绝唱
土瓜湾贵记荳品拥有逾60年历史,因土瓜湾重建将于月底正式结业。网民与老街坊闻风而至,货架上的腐乳屡被抢购一空,冻豆浆总来不及冷藏便售罄,只剩“腐乳之霸”招牌观照店内。“呢啲手作嘢要慢慢整,冇得快”,贵记负责人贞姐七孔生烟,仍不忘招呼客人。
贵记目前由第二代何氏兄妹掌舵的,三子何先生坐镇工场,四女贞姐负责营运,五女偶尔负责楼面运作。年近九旬的贞姐妈妈总在背后摘着芽菜,看守儿女。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里,贵记像城内少有味甘性平的结局,是两代荳品人守业的故事,也是推土机辗碎土瓜湾区前的最后时光 。
摄影:黄宝莹
祖传石磨豆 明火炒豆浆
土瓜湾贵记由何氏一家经营,以腐乳、豆腐驰名区内。何家以传统明火炒豆浆,工序繁复。一大锅豆浆用途百变,能压成七、八板豆腐,亦能混石膏撞成豆腐花,隔一夜能制成豆卜。何先生每每先浸黄豆,再以祖传石磨把磨豆成浆。豆浆最后隔渣倒进生铁镬,以明火炒香豆浆。每次开炉,工场豆味扑鼻而来。
家族经营 清晨鲜制豆品
一家人素来低调,甚少接受访问。目前贵记由第二代何氏兄妹掌舵,63岁三子何先生每天清晨4时便回店制新鲜豆品;排行第四的贞姐主理营运,中午亦会到工场协助豆腐生产。楼面则由听力欠佳的五妹及年迈的妈妈留守协助卖豆浆、豆腐花,一家人分工有序。
“蒸𠮶啲边香㗎,豆浆要炒先香㗎嘛”。何妈妈今年89岁,家住土瓜湾,每天风雨不改坐镇店内。近月新旧顾客鱼贯光顾,她也动身为顾客“包装”腐乳──扭开红色胶盖,以牙签挑起浮于腐乳上的滤纸,再淋上麻油。众人总爱闻着麻油香询问倒进了甚么,寡言的何妈妈总回以一句:“落麻油,香喷喷呀嘛。”她说,一砖腐乳配上白饭已很可口。
肇庆新婚夫妇赴港谋生
婆婆动作灵巧,看起来不像九旬老人,倒是白发提醒众人,她是见证贵记变迁的掌古人。中共建国那年,18岁的她还在广东肇庆,刚与邻村的何姓少年成婚。翌年,两人申请来港,婆婆记得,那还是毛泽东的年代。年轻何氏夫妇抵港后,少年开始学做豆腐、制腐乳,贵记荳品故事才正式开始。
幼儿置纸皮箱 边育儿边制豆腐
何家的荳品店最初落户港岛上环街市,取名“同香斋”。未几,一家迁至深水埗界限街开店,店亦易名“美香斋”,兼卖煎豆腐等熟食。何家孩子亦瓜瓜落地,年轻的何妈妈总把幼儿放于来货用的纸皮箱,置于店内桌上,转头便随丈夫跑进工场。“佢喊就出来畀人奶佢食,食完又放低⋯⋯我冇请过工人㗎”,婆婆说得自豪。两夫妇就这样一边胼手胝足磨豆,六名孩子一边嗅着豆香长大。
界限街清拆 60年代搬往土瓜湾
及至60年代末,深水埗界限街清拆发展,何家迁至土瓜湾鸿福街15号现址。三子何先生指,当年界限街旧店清拆,加上爸爸在土瓜湾买单位自住,荳品店亦迁至土瓜湾,何家荳品店再易名为“贵记”。“贵人个贵,好意头嘛”,年近九旬的婆婆在旁插话道。
70年代人口众多 生意兴旺
贵记扎根鸿福街逾半世纪,生意随土瓜湾变迁而大上大落。土瓜湾、马头围早年因混合山寨厂及重工业用地,工厂与邻近新落成的公屋吸引大量人口搬入土瓜湾。贵记当年生意兴旺,何先生十多岁便随爸爸在店内工作。他指当时店内仍有不少“豆腐佬”(即豆腐师傅)在店内工作。当年伙记有工会,每当店内不够豆腐佬时,只需一通电话,工会便能安排人手赴店内工作。
“腐乳是中国芝士”
经验尚浅的他起初主力送货,把每天鲜制的豆品运往区内食肆,偶尔才接替休假的师傅造豆腐。店内兼卖亲人在新界造的腐乳,他说,腐乳是中国芝士,烘热后涂上多士,不比芝士逊色,但只限于以玫瑰露浸泡的原味腐乳,食用前亦切记烘热。
土瓜湾转型 生意锐减
然而随社会经济模式转型,区内亦不再热闹。据“社区文化关注”出版的《光荣结业 告别土瓜湾小店》一书指,自70至90年代间,区内工厂陆续清拆,政府收回“私家街”及兴建土瓜湾街市,令附近街道排档消失,鸿福街一带热闹不再。
90年代起,贵记生意随年渐减,已没有再外聘员工。何先生坦言,“计过条数冇乜钱赚,依家都冇晒豆腐佬啦”,何家工场亦转由他和妹妹打理。 不过长年俯身工作,不无代价。何先生的腰骨也随年挨弯,不能伸直。到底造豆腐是为生计还是情意结?他淡淡回了一句,“老豆做落盘生意,冇计啦”。
市区难觅舖位制豆腐 忍痛结业
然而情意结终归不敌重建巨轮,5年前市建局宣布春田街首个重建计划,随后包括鸿福街在内的旧楼亦被划入重建范围。政府收楼,人去楼空,包括贵记在内的民生小店生意锐减,不少店东被逼迁离。而贵记亦再次因重建面临搬迁,不过这次迎来的却可能是结业与失传。上月市建局告知贵记,将于本月收楼,何家至今仍无法找到新舖位,尤其工场自设巨型烟囱以便制古法豆腐。众人把心一横,决定结业。两年后便满65岁的何生亦渐萌退休念头,“冇计啦,政府收”。
老街坊沙田赴土瓜湾 只为十砖豆腐
近月不少老街坊因贵记回到鸿福街,有迁至沙田的旧街坊购入近十砖豆腐,也有于居于毗连街道街坊大手购入腐乳,人人都赶于贵记结业前,回忆昔日的味道,甚至有市民到场写生。不过除老街坊外,最不舍的或许是习惯每天回到店闲坐的何妈妈。
九旬店主难舍老店:感情落咗喺度
婆婆说自己一生都在贵记,没甚么朋友,拉开电闸,坐在店内,那是她生活的一部分。面对结业,她坦言不舍,“好唔舍得间舖,有个感情落咗喺度,有时休息仔女唔喺度,我都会开会入嚟坐下,睇下电视”。离别在即,她说日后或许留在家中看电视,或是到麦当劳凉凉冷气。“不过肺炎,阿女唔俾我去麦当劳”,九旬老人坐在炎夏里、无冷气的荳品店内笑道。据说豆腐味甘性平,在风云变色的香港,或许贵记是城内少有能让老人带笑回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