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年轻纸扎师傅: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扎作 行业非夕阳

撰文: 何洁泓
出版:更新:

又到盂兰节,农历七月鬼门大开,阿妈会叫仔女别出夜街,免得撞鬼。街上烧衣烟雾弥漫,满地烧肉,等鬼来吃。深夜独自走在街上,总会疑神疑鬼。
然而有个人却这样说:“其实盂兰节即是万圣节,大家都可以来玩。”他是许嘉雄,全港最年轻的扎作师傅,年中接单多到做不完,今年更包办了16个盂兰胜会的扎作。他敢于创新,发明萤光大士王(鬼王),身高28呎,入黑之时,鬼王在街道巡游,全身发光,气势迫人。

28呎高的大士王(鬼王),是观音的化身,法师与鬼王围绕筲箕湾出巡。(李泽彤摄)
37岁的许嘉雄师傅创作出萤光大士王。(李泽彤摄)

37岁做纸扎30载  从喜庆到死亡见尽人生百态

“我做纸扎已经30年了!”37岁的许嘉雄说。自小在武馆长大,6岁开始接触狮头,经数年学习,12岁终于成功扎到完整的狮头。然而到他学懂之时,中国市场经已开放,本地手作狮头价值1.5万,固然不敌中国的几百元制品。于是许嘉雄重新上路,12岁正式入行,改做火烧制品。

小孩摇身一变,如今已是纸扎师傅,自立门户,撑起“雄狮楼”,一年到晚都有订单,包办贺诞花炮、狮鼓锣钹、南北醒狮,到中西殡仪。盂兰节过后,就到中秋节、重阳节、张飞诞、天后诞、农历新年,他道:“纸扎绝对不是夕阳行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扎作,鬼佬都会舞狮!”纸扎行业随时代变迁,许嘉雄追得上潮流,牛仔裤公司开幕,他做过牛仔布制成的“牛仔狮”、水晶店开张,就弄只贴满水晶的“水晶狮”、更做过一尾比七人车还大的纸扎鲤鱼。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有喜庆日子,纸扎就存在。

纸扎行业看尽人生百态,欢笑以外,也有死亡。“雄狮楼”不少手艺都与丧礼相关,客人的订单无其不有。许嘉雄回忆,曾经有伯伯的家人订造三点式大胸女郎、江湖大佬的葬礼更舞龙舞狮、还有母亲给死去孩子的纸扎小熊维尼和史迪仔。劳力士与名车普遍得不在话下,有些死者生前不曾拥有的,家人想烧给他;先人曾经拥有的,家人更想为他保留。如是者,许嘉雄见尽亲人对逝者的关顾与种种别离的愿望。

“紫微”可以辟邪、“八仙”可以过海,有人会说他们迷信。客人曾问许嘉雄:“先人是否真的收到?”他说:“我未死,不知他们是否收到,做事但求心安理得。曾有客人笑说仪式迷信,晚上却遇到妈妈报梦在阴间无屋无衫,最后还是要来落订。”他换了个姿势,语带微妙地说:“我信鬼神,反而不信人。”

许嘉雄今年包办了16处胜会的制品,每天不眠不休地赶工。(李泽彤摄)
仙桥的“八仙”,不同神明的表情和神态都十分讲究。(何洁泓摄)
烧予先人的大宅,许嘉雄以两日两夜制造,屋里屋外的布置都十分仔细。(何洁泓摄)

日日通顶做不完 望文化得以承传

本地手作纸扎舖,五只手指数得完,为求赶上供应,许嘉雄收了几个年轻徒弟。17岁和22岁的男生,在许师傅指导下,贴上团月、花边等彩纸,绝不马虎。他道:“好多年轻人来跟我学师,但都留不久,有些几个星期就走。他们觉得这行好老土好闷,整天跟师傅你眼望我眼,识不到女仔。”虽然如此,许嘉雄还年轻,“后继无人”的忧虑于他太过遥远,只望多点人发现到传统工艺的美态。

永世学不完 就连一盆水都做到

太过钟情纸扎,许嘉雄笑说自己是工作狂,28呎高的大士王花上四日四夜、烧给先人的大宅与餐厅则花上两日两夜。他直言:“我们这行,要与时间斗快,信誉好重要,工作太忙,发梦都记起要做花灯。但纸扎没有替代品,你不能甩碌,不然人家成团人食西北风,台戏演不到、庙诞也搞不成。”虽然工作忙碌得痛苦,但他会一直做下去,“纸扎千变万化,学到八十岁都学不完,就连一盆水我都做到,很有挑战性。”

香港曾是国际级“扎作中心”

他指着天花挂起的狮头续说:“七八十年代,香港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扎作中心,外国人都会来买花灯和狮头。自从政府把手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又流行复古,这几年便多了人关注。”事实上,赛马会与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近年推行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大家认识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传文化精髓。许师傅就曾在长春社的导赏团讲解“仙桥”和“淋浴亭”等扎作的意义,他心满意足地指向双眼炯炯有神的大士王,期望大家以万圣节的观念看待盂兰节。

盂兰节仪式多样,这是即将火化的“判官大人”。(李泽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