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义工在路上8年 见证传媒和大众对动物改观 由冷漠变热情

撰文: 吴韵菁
出版:更新:

动物义工风雨不改喂饲社区猫狗,甚至带牠们绝育、寻家,炽热的心却换来旁人冷眼,嫌弃他们和动物“好污糟”。这条崎岖难行的动保路,每位义工都走过。

“近年终于有改善,有人走来跟我说,明白为动物绝育的作用。”独立猫义工Jane走在动保路上已八年,感受到主流传媒和市民的改变,动物议题终于渐被关注。

猫咪能觅得温暖的家,就是猫义工Jane的最大动力。(李泽彤摄)

喂猫被骂“好污糟”

无论义工如何小心喂猫,总会有人投诉,Jane也有相同经历。“从前我喂猫,有人走来说,‘猫呀!好污糟呀!’他们总是将动物和细菌、病毒、肮脏划上等号。”

义工总是选择不打扰人的时份才喂猫,而且必定收拾干净,免招人话柄。(陈焯𪸩摄)

要是你跟随过义工喂猫,你便会知道他们不只低调,还非常检点。除了猫粮,他们还带备报纸和胶兜,以器皿盛载著猫粮,待猫咪吃完,就收拾好地方。“喂猫街坊怕被人投诉,召来政府部门捉猫,所以都非常小心。反倒有些奇怪的人,他们特别讨厌猫,有人会放狗来咬猫,又有人将粪便放进猫咪的粮兜中。”Jane为喂猫的义工抱不平辩护道。

每次出动捉猫做绝育,Jane都以带备以上工具,但也不等如一定顺利捉得到猫。(李泽彤摄)

年轻人转变最大

除了喂猫被指责,带动物绝育亦常受批评,有人希望义工能顺道将已绝育的动物带走,亦有人认为不该为动物去势。Jane近年感受到社会风气的日渐改变,“媒体多了正面报导,大家了解了CCCP(捕捉、绝育、放回)计划能控制社区猫数量,少了反感。有人见我捉猫时,甚至走来说‘绝育放回嘛!我知!’这些小支持都令我很安慰。”

以为老人家保守,较难接受社区动物? Jane指中年人和后生一辈对动物较反感,同样地,近年改变最多的亦是这一群人。“老人家从前生活在乡郊农村,习惯有动物作伴,反而在城市出生和长大的中年人或年轻人,他们认为社区内不应有动物存在。现在倡议动物共融政策和善待动物,大家终于意识到,社区亦有人类以外的动物存在!”

早前有动物义工为救流浪狗而与渔护署对簿公堂,事件难得引起市民及媒体关注。(江智骞摄)

够煽情 主流传媒才报导

从事公关行业的Jane,经常接触记者,对传媒报导尤其留意。她注意到这一两年,媒体愿意报导有关动物的新闻,而且报导中会传达爱护动物的正面讯息。“主流传媒报导通常较煽情,或喜欢刊登较能吸引大众的照片,如顺天邨的虐猫案,小猫Miu被人踢至吐血的照片。我明白这做法较能引人收看,虽然煽情,但报导中能带出虐待动物是严重犯罪行为的讯息,我个人来说也接受。”

除了突发新闻,日常的动物消息亦多了见报,如介绍CCCP“捕捉、绝育、放回”计划、旧区重建动物安置计划等。“媒体揭破非法繁殖场劳役动物,又宣扬领养讯息。回想六、七年前我刚做猫义工时,朋友想养动物便会去买,但现在多了人说领养。加上社交媒体出现,义工可以在Facebook发帖呼吁大家领养,效果更明显。”

不少动物义工都会向新网媒《香港动物报》报料,希望动物消息得到很多人关注。

网媒掘起 帮助动物

谈到社交媒体,Jane特别提及成立一年多的网媒《香港动物报》,她指这是个真正帮助动物的媒体。“主流传媒报导的动物新闻通常都是煽情和有话题性,但其他如有关动物受伤、被弃的消息,唯有动物报愿意写。”

Jane忆述有次在粉锦公路驾车,遇上有流浪狗跑到行车线中,险象横生。是Jane马上报料给动物报,希望藉网上力量,有人能救起小狗,或令驾驶人士留意。

由于在现时的法例下,车辆撞到没有芯片或没有主人的猫狗,即使有人报警,警察也大多只将案件列入“杂项”处理,毫无阻吓作用,路面撞死猫狗的意外不时发生。“动物报马上就登出了!动物报的记者全是义工,这令我更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