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文化.2】海边筑铁丝网、栏杆 学者:港府规划“伪亲水”

撰文: 李颖霖 李智智
出版:更新:

自梁振英政府始,本港城市规划上积极推广“亲水文化”,当中除了推展河道活化外,亦大力倡议建设相关设施,如设立钓鱼区、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对开建泳棚,以及斥资半亿的观塘音乐喷泉等,当中有不少被指为“白象工程”。有城市规划学者批评,政府的规划是“伪亲水”,部分建设是“过度管理”,阻碍市民亲水,直斥政府以至区议会未能彻底了解真正亲水文化的定义,“以为有水就是亲水”。

回顾2015年的施政报告和2017年的《2030+规划》都提倡“亲水文化”,而近年各区区议会也以“亲水文化”为名,推动不少亲水建设。今届施政报告内容,虽然不见“亲水文化”字眼,惟仍延续上届政府的海滨政策,包括2019年将展开的湾仔北迎海滨工程,以及改善维港水质举办渡海泳等。

政府过往提及亲水文化计划,包括冀藉改善维港水质,推动渡海泳等水上活动。(资料图片)

其实,过往政府一直未有具体交代“亲水文化”定义,记者发现,据2017年时任发展局局长马绍祥以书面答复时任建筑测量界立法会议员姚松炎的提问时,提及当局冀藉改善维港及其他海域水质,推动水上活动,除兴建水上活动中心,协助举办水上活动或比赛外,亦会优化海滨作闲钓设施;另计划在明渠及河道改善工程中,加入活化水体意念,并制定促进绿化、生物多样性、美化及进行近水活动等目标。

需斥资半亿的观塘海滨音乐喷泉引起不少争议。(立法会文件)

近年不少“亲水设施”项目引起不少认为“离地”的争议,包括观塘区议会以推广“亲水文化”名义,提出斥资五千多万元兴建音乐喷泉,上个立法年度三度闯关被否决后,于2018年11月获得通过。民主党观塘团队早前已就民政署在观塘音乐喷泉项目上,公众咨询引用具偏差数据、隐瞒民调结果及绕过区议会咨询等问题,向申诉专员公署投诉。而梁振英当时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可于中环海滨长廊近中环段、青衣和大埔白石角海滨路段,设置钓鱼区附有荫棚及座位等设施,单以启用一年多的中环钓鱼区,造价350万元,动工以后每年需花90万元营运,惟岸边围栏有展示牌提醒渔获并不宜食用,而荫棚及座位与钓鱼位置有一段距离。

前立法会议员姚松炎斥,港府现时采用的海滨设计是“伪亲水”。(李颖霖 摄)

记者与姚松炎亦到中环钓鱼区视察,他认为钓鱼区原意是好,但建造时却不设实际。他又称,海滨兴建高逾半身的石屎围墙,只有码头可以上下水,阻碍市民进行水上活动。他重申,亲水文化有三大层次,包括畅达性、可达性和接触水体的程度,但不少海岸变成货场,“政府经常以安全为名,在海边和河边筑高铁丝网和栏杆,不但阻止市民接近水,就连活动都处处受限制,在过度管理下,与亲水文化的理念背道而驰”。

人工水体不符合国际亲水要求

姚松炎提及,一年多前曾与民间团体于龙舟操练热点的香港仔鸭脷洲海滨,自发实践建亲水设施,“龙舟队对练习地方需求炽热,惟不少海滨欠缺下水位,要自行用几条木板做木梯”,于是当时他们尝试自制平台,使用国际流行的浮桥(pontoon)和钢梯,及后政府龙舟比赛亦有使用。他认为除了改善水质,政府应参考欧美、荷兰和韩国等做法,拆除沿海的栏杆,提高海滨的可达性,将照顾自己安全的责任交回给市民,否则过度管理只令城市“窒息”。他又指出,现时很多海滨都被“石屎化”,非与自然融合,应尝试如河溪活化般有石滩和泥滩,建立不同的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水质亦自然有所改善。

综观政府整个亲水计划,他认为政府只为赶上国际亲水潮流,以保持国际城市的形象,“眼红清溪川成功带动旅客,迫于形势去跟着亲水”,却对亲水文化有误解,“以为有水就是亲水”。他指出,政府不但在建设上阻人亲水,只着重制造人工的亲水,但“在国际上明显要让市民更方便、安全、自由去接触大自然的水体”,就如前特首梁振英曾提出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对开建现代化泳棚,俨如“海上泳池”,随即惹来大批市民抨击“不切实际”,“其实海就在这里,要游泳就在海里游,城市已有泳池,为何要在海里有泳池?”,强调市民要想接触大自然,以及大自然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景观。

以往港人可以自由自在享受海洋资源,如北角七姐妹海边的泳棚,当时附近仍未开发,海水洁净。(《百年香港华人娱乐》).jpg

姚松炎续称,将人工设施的水体,都视为亲水文化,不符合国际亲水要求。他说,区议会和政府忽略了“亲水”的四个大原则:回归自然生境、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和可持续发展。姚指出,政府对亲水文化的误导引致后遗症,“他们以为自己清楚了解亲水文化,在规划前,既不向专业团体征询意见,也没有向公众广泛咨询,只是决定建喷水池后,才委托专业人士作顾问,那时专业人士只会顾及喷水池的设计,而非对该处是否适宜建喷水池提供意见,结果往往不切合社会需求。”。

对于政府的填海计划逐步“上马”,包括正展开的东涌东填海和“明日大屿”计划,恐影响海洋生态,姚松炎强调虽反对明日大屿,幸而政府近年开始对填海的规划撇除旧有“断绝大自然的设计思维”,不少文件都提及所有填海的海边都会建造生态海堤,正是回应纯石屎化的建设导致无法亲水问题。

上文节录自第146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月14日)《“亲水文化”不亲水》。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