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明日大屿”填海1700公顷 民间质疑只为配合大湾区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于今日(10日) 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其中“明日大屿愿景”计划为今届政府的重点工作。计划包括于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填海1700公顷,面积比上届政府提出的1000公顷更大,预料填海所得土地可兴建26至40万个单位,供70至100万人居住。
守护大屿联盟召集人谢世杰称,上届政府的东大屿发展计划预料容纳约40至70万人,他质疑现届政府预料的人口升幅是否贴近本港的实际情况,还是只为配合大湾区发展。

“明日大屿”计划涉及1700公顷的填海工程,将影响该区水域生态及生活环境。(资料图片)

大屿山将成为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明日大屿愿景”计划涵盖位于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兴建约1,700公顷的人工岛,以及在大屿山北岸和屯门沿海地带,包括内河码头区和龙鼓滩等多个发展区,期望能协助解决香港目前土地短缺的问题。特首林郑月娥指,即将成立专责统筹办事处,马上研究交椅洲和喜灵洲分阶段填海,首阶段于2025年展开,预料可兴建26至40万个单位,其中7成为公营房屋,可供70至100万人居住,并创造34万个就业职位。林郑月娥于记者会表示,“明日大屿”将会成为继中环、九龙东后,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忧环境生态、生活质素受影响

守护大屿联盟召集人谢世杰称,交椅洲一带水域拥有原整珊瑚区,极具生态价值;加上附近水流湍急,就近水域是部份鱼类的恒常通道。“政府说该区的水域环境价值较低,但环境不是‘一忽忽’来看,在附近水域建这个‘屏风岛’会导致周边沙泥堆积,附近的生态会相继受影响。”

谢世杰认为,“明日大屿计划”的填海项目影响生态外,大规模基建对梅窝及大屿南的环境亦构成压力。林郑称,发展大屿山将以增加土地供应、运输基建先行;谢世杰估计,日后将有公路连接梅窝、东涌及人工岛,梅窝将面临市镇化发展。“看看现在元朗,每当有大型基建发展时,都需要占用地方放置建材,梅窝日后都一样,可能变到有很多棕土。”

预料人工岛将兴建26至40万个单位,可供70至100万人居住,但守护大屿联盟召集人谢世杰质疑政府人口估算是否贴近现实。(资料图片)
守护大屿联盟召集人谢世杰忧虑“明日大屿”计划影响喜灵洲一带水域的生态环境。 (资料图片)

填海未配合人口发展?

前特首梁振英于2014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发展“东大屿都会”以及《2030+》,均是计划填海约1000公顷兴建人工岛,容纳介乎40至70万的居住人口;事隔4年,现届特首纵然开展“土地大辩论”,与民间商讨香港未来的土地运用,但本应是“大辩论”议题之一的大屿山发展,如今竟然一锤定音,落实发展,是次林郑提出“明日大屿”的填海面积,更较梁振英的“东大屿都会”多约七成。谢世杰说:“(大辩论)变得无意思。当年估计有40至70万人,点解又突然会增加至110万人呢?人口在哪里来呢?大屿山发展是否另一个配合大湾区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