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东天桥冇冷气、通风差 保安如焗桑拿 市民:想快啲行过!

撰文: 卢君朗
出版:更新:

关注城市规划的非牟利机构“拓展公共空间”,早前于其Facebook专页发帖,列出旺角新世纪广场旁的天桥,作为公共空间的问题。随后网民纷纷留言,反指“天桥最大的作用,亦不过供人行走”、“比起天桥最初建成,连自动电梯都冇,已经方便咗”等等,批评“拓展公共空间”是小题大做;同时担心若果开放通道,周末、假日人流增加时,会妨碍真正的使用者通过。
旺角新世纪广场旁的天桥,是接驳旺角东站与西洋菜街一带的重要通道。虽然该处属公共空间,但一直由新世纪广场所管理。建成之初通道内设有冷气、两旁石壆仍可供途人坐下歇息;可是,如今通道不再有冷气,石壆上亦放置了防止途人坐卧的尖硬物,走道两旁的窗户改成磨砂玻璃,使用者如走进封闭空间无法观望城市景观,天桥变成了纯粹连接两地的通道。

通道内俨如焗炉,行人们汗流浃背,只想快点通过。(卢君朗摄)

保安员日坐四小时:公司话过装冷气但冇咗件事

记者于星期五下午3时,到该天桥观察,当时天气高达摄氏37度,不少途人都汗流浃背,匆忙穿过天桥。有人手执毛巾抹汗、有人持小风扇降温。然而,事实上即使在阴天的日子,通道亦酷热得如置身焗炉之中。

当值的保安员,一边抹汗一边向记者解释,指过去数次听闻管理公司会为天桥装置冷气,但至今仍未实行:“今年都冇咗件事。”当值保安员每一更须坐上四小时,惟通道只有一把位于墙角的风扇,根本吹不到保安岗位,每逢夏天他们就如坐在桑拿房内工作:“有得坐,都冇咁辛苦,不过始终好焗,玻璃又望不到窗外,想睇下风景都睇唔到。”可是途人就连坐的地方也没有。她解释按公司规定,途人不能坐卧在通道的石壆上,否则他们就要上前劝退:“通常会问是否身体不适,要不要帮忙;否则就要叫他离去。”

期间记者遇见一名搬擡着重物的中学生,趁保安不在时坐在石壆的边缘上歇息。他解释天桥是他上学的必经之路:“太热,中间冇冷气,每次都想快啲行过!”可是,今天他要搬擡重物,中途已累得气喘吁吁,但通道既没有冷气,又没有让人稍作休息的地方。他认为通道的设计不够“友善”,无法顾及到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拓展公共空间发言人批评,在石壆上有尖硬物防止途人逗留、坐下,玻璃无法阻挡阳光之余,途人亦看不到城市景观。令公共空间现在只有通道的用途。(卢君朗摄)

拓展公共空间发言人:天桥只沦为通道

城市里到处是公共空间,然而“公共空间”的定义,却是模棱两可,众说纷纭。

“拓展公共空间”发言人Desmond及成员Alvin认为,公共空间的定义,应是公众可免费使用,并不会以商业模式运作,不论使用者的性别年龄、种族肤色、语言能力、社经地位,皆应享有自由进出公共空间的权利。而评估公共空间的优劣,可从畅达性(Accessibility)、环境与设施(Environment & Facilities)、公众使用(Public Utilization)、社交性 (Sociability)四个准则来评定。

畅达性 (Accessibility):一个理想的公共空间应该尽量保持开放、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易见可达、主要进出口清晰宽阔、并附设无障碍通道,以方便邻近社区享用及照顾有需要的人士。
环境与设施 (Environment & Facilities):设计得宜的休憩及园境设施,如座椅、照明、步道、林荫、水体等,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吸引公众逗留舒展。
公众使用 (Public Utilization):作为社会大众共同活动和交流的载体,公共空间当从照顾当地社区需要出发,除了具备相当的可达性及设施外,更应与毗邻的环境和社区融和、有量度地配合使用者充分活动、持续繁衍一个与用者互有关连的地方。
鼓励社交 (Sociability):一个理想的公共空间,应该容纳来自各族群阶级多元化的声音,并促进彼此沟通、拓阔公民社会的共融发展。

“新世纪广场天桥没有冷气、通风系统欠佳;没有坐位,途人无法逗留;磨砂玻璃亦阻碍观赏城市景观。上述四个标准,它只达到畅达性这一点。”Alvin分析天桥的优劣,认为“天桥的设计、设施,令人无法更舒服地使用它。这一点,与城市规划本身的目的相违背。”同时,通道的目标群众亦变得单一:只有要到达另一端目的地的人,才会使用这天桥。

Desmond回应部份网民留言:“有人天桥觉得不必让途人坐下休息,但可能有公公婆婆、小朋友等人士会有需要。一个公共空间,应该为所有人的需要而规划。”有网民担心,若途人停留在天桥内,会造成人流挤拥、星期日挤满外籍佣工等情况,Desmond认为即使开放,亦能制定时间,例如一星期开放六天;预料最多人流的星期天,路人则不能停留在通道内,便可避免此类问题。

香港公共空间问题重重,早前曾有报导指,十个由私人物业管理的公共空间中,超过一半仍不合标准。(资料图片)

香港公共空间问题重重

Desmond认为香港很多公共空间管理不善,如屯门市广场4楼平台日久失修;沙田新城市广场当初应地政总署要求翻新,却像交行货一样:“如以前给住宅居民、酒店住客使用的网球场,现在用途已完全改变,却仍然保留球场外观,容易令人误会,亦可能与现在的用途不相符。”

除管理、维修等问题外,香港不少私人发展的公共空间,都存在着指示不清、入口隐蔽甚至被管理方指是“私人地方”等问题。“拓展公共空间”早前抽样调查11个住宅项目内的私人发展公共休憩空间,同样以畅达性、环境、开放性及社交性四个准则衡量,结果逾半数位于私人屋苑,但应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不合格。

近日,关注城市规划、环境议题的“行德”董事会主席邵在德,亦在媒体访问中指香港公共空间普遍管理不善、设计欠佳。未来希望推动良好的规划之余,亦想让市民、规划者明白“理想的公共空间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