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单位窗外有航拍机逐层影? 屋主:担心有人入屋爆窃前踩线
航拍机(又称为无人机)近年在港迅速兴起,作个人兴趣之用、或是工作需要的都大有人在。但航拍机在城市上空任意飞行、却迟迟未有法律规管,会否引申出更多“另类”飞行?
大围新落成的美栢苑,有住户称,近两个月曾三度在晚上发现有一部航拍机停在其高层单位的窗外,疑拍摄屋内的情况,航拍机又在每个楼层停留拍摄。有大律师指出,此行为或已违反民航或私隐条例;惟现时在没有足够管制下,难以追踪航拍机的操作人,一旦有人滥用偷拍,犯人难以落网。
窗外5、6呎距离停留
大围美栢苑刚于今年五月落成,新搬进的住户阿Ming说,过去两个月已发现3次疑似偷拍事件,该航拍机每次均于晚上10时后才出现。
第一次事发时已是晚上10时后,阿Ming的太太正坐在客厅,突然发现窗外有一点光,细看之下,发现是一部航拍机,正停留在其高层单位的窗外、约5、6呎的距离,镜头对准其单位内。他形容,航拍机在停留时发出的声响不大;加上美栢苑一带街灯并不多,故晚上有一个异物在窗外停留,亦不容易被发现。
其后他再两度在客厅对出看到航拍机的踪迹,他更留意到该航拍机在其家窗外停留约3分钟后,再逐层下降、停留;到了低层后,航拍机又被操作飞至隔邻翠景花园的高层单位外,再逐层停留,全程逾半小时。
报警求助 警:未证实有偷拍片段难处理
阿Ming觉得难以容忍,遂于本月17日晚报警求助。他说,电话中警员问到,他是否看到操作航拍机的人、以及是否能证实已有被偷拍的片段;如两者皆没有,难以跟进。他对警方的回复大感不解。其后警方派员到现场视察,但阿Ming说,警员到场时已是事发20分钟后,航拍机已离开,他亦看不到操作航拍机的人。当晚警方未能展开任何行动,并着阿Ming可通知民航处处理事件。
记者另向数名同住于美栢苑的住户查询,他们则表示未布发现窗外出现航拍机偷拍的情况。住户钟先生指出,附近的城门河畔晚上不时有人玩模型飞机及航拍机,但未有留意对方的器材是否正在录影。
警方:未发现拍摄者难处理事件
警方回应记者查询时指,于今年11月17日晚上11时许接获有关报案,惟警员接报到场后并无发现,故案件列作“投诉滋扰”处理。而民航处则表示,如怀疑有人利用航拍机收集个人资料,应向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求助。
除有感私隐被侵犯外,阿Ming说,他更怕这是不法之徒的“踩线”行为。他解释,由于美柏苑各业主均是在数月前装修,故大厦的大门经常打开让人出入。当时已有住户曾被“白撞”拍门,大厦亦曾贴出告示呼吁住户小心门户。而他亦曾发现家门外有粉笔划下的记号,与早前有传媒报道,指有贼人会在入屋爆窃前“踩线”留下记号的情况相似。他亦担心是次航指事件,是有人预备犯案的手段。
事发后他特别注重家居保安:“成日都要留意住窗外有无嘢。”由于其太太要在睡房喂母乳,故现时其房间的窗帘会长期拉上。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玩意,法律却永远滞后。
大律师:应设航拍机主登记制度
随着航拍机的兴起,本港过往亦曾有人因此触犯法例。去年10月,3名男子涉在电动方程或赛车锦标赛(Formula E)期间,非法操纵航拍机在场地上飞行,3人各被控一项导致飞机对人或财产造成危害罪,案件将于明年1月再提讯。另外,今年7月亦有1名男子于机场禁区范围玩航拍机,所拍下的相片上载互联网后被发现,其后被控违反《机场管理局附例》。
前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邱诚武曾于立法会上指出,航拍机属于航空器的一种,受民航条例规管。根据条例中的《1995年飞航(香港)令》,任何人均不可肆意或疏忽操作航拍机以危害他人及财产安全。若航拍机重量超过7公斤,即使是作闲暇活动之用,在操作前亦必须先向民航处申请“飞机登记证”及“飞机适航证”,方可在香港飞行。
现时有关航拍机的管制,大都从航空安全方面入手。如民航处的《无人机系统操作指引》中,无人机(即航拍机)的放飞高度不得超过地面以上300呎;且系统的操作时间只限白昼。私隐专员黄继儿亦指出,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有就航拍机的操作制定指引,当中建议航拍机操作者需避免飞近公众及民居;并要预先决定摄录内容,以避免收集不必要的个人资料。在拍摄时,亦需清晰告知受影响人士航拍机正在拍摄,并使用闪灯、在机上贴上公司标志及联络资料等。
大律师陆伟雄指出,若阿Ming的事件属实,操作该航拍机的人一定已违反指引;而若该航拍机停留在民居外拍摄、滥收个人资料,或同时已违反了私隐条例。不过,他亦坦言现时的法例并不足以保障市民:“每个时代都有新的玩意,法律却永远滞后。”但他认为,航拍机已兴起了好几年,政府应尽快就此制定完备的法律监管。例如航拍机机主的登记制度应在香港实行,才能在有怀疑违法事件发生后,追踪到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