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片】世上没有免费的水:港人历年浪费了多少的水?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早前,港大旧生黎照昌建议于船湾淡水湖填平600公顷土地建屋,让水资源议题再度成为焦点。近年,土地及房屋是社会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但是否代表能够向水资源的设施开刀?“水塘建屋”属初步构想,但足以让我们重新反思早已遗忘的价值—我们视水为什么?
摄:钟伟德

我们的生活,早已习惯淅沥淅沥的水声伴随左右——扭开水龙头后,一边刷牙,一边让水不停地流,这样就足以流走每年9.73亿立方米淡水。若然水真的如我们所愿化为金钱,我们每年则眼白白看着十亿元流走。可是,1960年代的制水生活过后,我们不曾着紧过水的价值—在香港,水的存在感十分低。

纵然节约用水是世界趋势,当全球每日人均用水量为110公升时,我城人们足足用了132公升。可是,低廉的水费并未能反映浪费的代价。是惠及市民还是政策失效?本地水务署除了提议“悭水十公升”外,还有提出针对浪费食水的有效措施吗?

有人说饮东江水要感恩,但我们离东江80公里以外,对东江水无任何感情也能理解;但身处东江旁的东莞居民呢?他们视东江为嬉水乐园、钓鱼胜地,生活在水源旁边,又会时常“玩水思源”吗?地理距离看来并非绝对,思考水资源的命题时,我们常常考虑地区、基建、价钱,却抓不住轴心—水于我们生活的价值。香港有0.01% 的人过着没有自来水的生活,但有村民却视水源如自身命脉,奋力保护过百年的泉源;但亦有人每天为水担惊受怕,有水怕被污染,少水则怕不够用。当居住在偏远地区或需求较少的时候,是否等于不需理会?为何水如此基本的生活需要,也要花上十年却未能成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人以山水为邻,从小吃河鲜饮溪水,懂得回馈水源土地;城市人却扭惯水龙头,一旦滴水不出便惊慌失措。“饮水思源”教我们不要忘本、懂得感恩,但当中的“源”却非单纯指源头东江,而是我们如何看待水、看待生活。

上文节录自第75期周报(2017年8月28日),原文题为《 饮水思源》,现题为编辑重拟。

有关更多东江水的故事,既会刊登于《01周报》,亦会以分集节录形式上载到《01社区》网页,敬请留意。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8月28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5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