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保母|培训时间短 狄志远促订更明确指引:半义工要趋专业化
九个月大女婴疑受虐,其保母被捕,社署证实,该名33岁保母属屯门仁爱堂的社群保母。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28日)出席活动后,将检讨社群保母现有的指引、及要求的训练流程及时间。
社福界立法会议员狄志远指出,社群保母以往算是“半义工”服务,津贴不高,培训时间亦短,坦言担心今次事件会影响大众对社群保母的信心。他认为,如要提高大众对社群保母服务的信心,必须将服务由“半义工”推向“专业化”,促当局订出更明确、“属要求而非仅非作参考性质”的指引,详细列明社群保母的招募及培训流程;并制定培训课程及内容,确保社群保母有足够知识及能力照顾儿童;也要订出统一监管机制,让不同机构跟从。
另两间提供服务机构 有列明跟进及持续训练
翻查另外两间正参与“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服务机构的网上资料,申请成为社群保母的流程包括面试、家居评估/探访,服务前训练,经配对后便会投入服务。至于保母投入服务后,其中一间服务机构列明会跟进保母照顾情况、另一间则写道保母需持续进行训练。
目前培训只有数小时
社福界立法会议员狄志远指,社群保母以往算是“半义工”服务,其津贴并不高,现存指引较为粗疏,在社群保母投入服务前的培训也只有数小时,难以涵盖不同育儿知识、技巧、以至与确保儿童安全相关的法例、遇上突发事如何处理等。
他建议,当局应提出明确指引,列明整个招募及培训社群保母、以至及后跟进及监管的流程,甚或订立一个课程,涵盖育儿知识、技巧、法例等等。他强调,这个指引不应是“参考性质”而是必须跟从的要求。
倡设监管机制
此外,他建议当局在指引中订明一个监管机制,让不同服务机构可以跟随。他举例,可要求社群保母每次照顾完儿童后,向机构作简单汇报,借着这些汇报,机构可了解社群保母照顾期间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支援。
狄志远坦言,担心今次事件会影响大众对社群保母的信心,又指现时社会家庭的复杂性增加、儿童照顾也变得复杂,如果要大众对社群保母的服务有信心,必须要将以往的“义务工作”推向“专业化”。他说虽然理解社福界现时也面对人手问题,但认为不能因此而牺牲服务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