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载・歌舞升平】回归首年庆祝仅花900万 廿周年花71倍?
主权移交廿载,政府大洒6.4亿元举办超过900多项庆祝活动,但活动“凑数”、“大花筒”等质疑不绝。
1998年回归一周年,当时政府只花900万元办3项大型活动。到底庆回归何时开始大搞?是否必然“逢五、逢十要大搞”?
有学者分析,庆回归活动愈搞愈多,反映北京认为香港人心未归。
回归一周年:仅3项官方活动涉款900万
1998年本港首次庆祝回归,当时港府举行3项官方大型活动:会展升旗仪式、红馆文艺汇演,以及会展庆祝晚宴。3项活动开支仅900万元,由多个政府部门分摊。另外,临时区域市政局举办“康体嘉年华”,开放67个康体设施供市民免费使用。
活动“凑数”始于回归五周年
2002年回归5周年,当时香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后,社会气氛低迷,经济未有起色,政府面临庞大财政赤字,更削减公务员薪酬。不过,当时政府纵然“手紧”,仍不忘举办约188项庆祝活动;为减低开支,政府呼吁商界赞助,庆祝活动亦以悭俭为主,减少不必要的铺排。
不过,当时的庆祝活动和现时相似:中学生参观工业贸易署、清洁香港展览、科学园揭幕礼等难以与庆回归扯上关系的活动,却被列作庆祝活动,甚至连地区排球比赛也将男、女子组分作两项活动计算,结果被嘲“辛苦砌足‘一发发’”。
回归十周年:成立庆典办大搞特搞
2007年可说是香港最和谐的一年:特首民望高企、普选特首有望、北京奥运即将举办,港人对北京信任程度创新高。
当年政府向区议会拨出逾2,400万元资助地区团体,共举办800多项庆祝活动。政府更成立庆典筹备办公室,邀请坊间团体申请成为认可庆祝活动。时任民政事务局长何志平解释,内地官员对庆祝回归抱高期望,加上内地官场传统逢5、10周年都会大事庆祝,以取完满之意,故十周年活动规模媲美97年。
学者:港人人心未回归 主权直入民间提醒
为何香港庆回归活动近年愈搞愈多?树仁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少强认为,现象反映北京认为香港人心未归。
他指出,北京需用尽所有渠道,才能令港人主动积极认同中国。不过,港人经历两次金融风暴后,港人质疑“香港在中国管治下可繁荣安定”的说法。另外,2003年23条立法、2012年国民教育等事件引起社会反弹,影响港人对“一国”的认同。
因此北京软硬兼施,除了“一国两制”白皮书外,亦要透过庆回归活动、金牌运动员访港等怀柔方式笼络人心。
张少强补充,港英时代也设有英女皇寿辰假期,提醒港人英国是宗主国,但当时只是循例放假,未有大肆庆祝。相反,目前北京担心香港局势失控,故加大庆回归活动力度宣示主权,但问题是港人未必接受,甚至可能出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