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团队研发“AI虚拟病人” 助医科生提升临床判断能力

撰文: 江丽盈
出版:更新:

港大团队参考真实病例,设计出不同性格和病历的病人案例,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AI虚拟病人”问诊应用程式,供医科学生模拟诊症时与病人互动,提升医科学生问诊采集病史的专业技巧和准确性。

港大医学院许长峰与港大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阮子瀚一同研发全港首个问诊应用程式,他们的团体参考真实病例,设计出不同性格和病历的病人案例,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研发“AI虚拟病人”问诊应用程式,供医科学生模拟诊症时与病人互动,提升医科学生问诊采集病史的专业技巧和准确性。

港大医学院早前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将跨地域的病例纳入问诊应用程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临床学习机会。团体未来已计划与海外不同医学院合作 。

港大指,许长峰与阮子瀚在2020年开始研发智能聊天机械人,部分港大医科学生在2021年起试用这系统,老师按照学生程度设计合适的虚拟病人供学生问诊,学生在整理病历后,与医学院老师进行个案讨论与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成效已于2022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Heliyon》上发表。

港大团队其后持续研究改良聊天机械人,最近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成功研发出全港首个“AI虚拟病人”。

许长峰表示,传统的临床教学较常依赖与实际病人的实时互动,过往碍于种种原因,如安排面诊时间上的困难,未必全部医科学生都能够亲身与病人交谈问诊。AI虚拟病人则克服有关障碍,学生甚至可接触过往难遇上的罕见病例,让医科学生获得更多临床实践机会,在广泛和多样化的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和改进问诊技巧,提升临床判断能力和准确性。

阮子瀚则指,AI虚拟病人程式具有累积资讯的功能,因此每次回应使用的口吻和措词都会稍微有所不同,让医“患”互动更像真。同时,教师也能够透过系统收集的数据,深入分析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临床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