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共治计划|11月推出3年筛查20万人 局方:资源足不封顶

撰文: 吕颖姗
出版:更新:

医卫局今(25日)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详情,指为期三年的计划将于11月中推出,以共付(Copayment)形式鼓励市民以更优惠的价格去私营市场治疗糖尿病及高血压。医卫局副秘书长李力纲表示,初步预料计划3年内可以筛查20万人,即约目标人群的25%。至于筛查后目标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治疗,他仅指,相信愿意给钱筛查的市民,如确诊都会愿意留下来给钱治疗。

目标人数与之前预计数目少,他解释,调整是因为预料市民要时间慢慢了解,又重申资源是足够,“睇唔到3年内要封顶”。他又指,在未公布计划详情前已有200多名医生参加,反映不错,相信未来会有数百名医生参与计划,足以应付市民需求。

政府早前预告将在今年四季度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并在今日召开记者会交代详情,指会在11月推出。计划主要为45岁或以上、无已知高血压或糖尿病和相关症状的市民,以共付(Copayment)形式去私营市场筛查及治疗糖尿病及高血压。

参与计划的市民如未有确诊糖尿病及高血压,在经过地区康健中心/康健站,只需定额支付120元即可完成筛查。病人如一旦确诊,政府建议的病人共付额参考水平为每次150元,但实际金额由医生自行决定,而相关资料会公布在医健通的网页上。

至于病人治疗期间如需要化验服务,病人一般只需就每组化验服务(各包含两至五个化验项目)支付介乎40至130元的共付额。医生亦可按临床需要转介病人接受护士诊所或专职治疗跟进参与者需支付指定的功夫啊,但实际金额仍在商讨当中。

另外,计划设有双向转介制度,医管局可转介病人往地区康健中心的同时,私家医生亦可透过地区健康中心,转介病人到医管局接受一次专科咨询,但病人必须是要突然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的并发症才适用,预料只有极少数的病人才需要用到。

至于如病人决意想在医管局继续覆诊,私家医生亦可写转介信予病人到公院轮候,情况与无参与计划的病人一样,不会有“快队”,而病人亦会失去参与慢性共治计划的资格,以免资源重叠。

医卫局副秘书长李力纲表示,初步预料计划3年内可以筛查20万人,以45岁至84岁的人口当中,约有22.3%为糖尿病或高血压隐藏患者及血糖偏高的患者计算,即预料计划料可吸引目标人群25%参与。

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早前曾指计划首年就可吸引20万人参与,被问到为何预计数字有所调整,他解释,由于此计划属新计划,故相信市民仍要时间了解,“要有一个适应阶段。”他亦重申,计划资源是足够,“睇唔到3年内要封顶”。

医卫局副秘书长李力纲表示,初步预料计划3年内可以筛查20万人,即约目标人群的25%。(吕颖姗摄)

至于筛查后目标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治疗,他未有正面回应,仅指相信愿意给钱筛查的市民,如确诊都会愿意留下来给钱治疗。他又指,即使是经济有困难的市民,亦可以用参加计划,用长者医疗券支付相关费用。

现时计划已有约200名医生参与,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认为反应不错,相信计划推出后有数百个医生参与不成问题,加上日后基层医疗方面亦会再推展不同计划,故相信届时数字会再上升,足以应付市民需求,“成个计划要长远去睇,数百位一定足够(应付需求),每一区都会有(医生参加)。”

现时计划已有约200名医生参与,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认为反应不错。(吕颖姗摄)

在推出计划后,地区康健中心/站工作量或倍增,彭飞舟表示,过去半年已不断与地区康健中心/站沟通,并理顺相关流程及人手安排,如重新制定一些合约等,加上策略采购统筹处会采购服务以舒缓其工作量,故料问题不大。

至于给予医生的资助额方面,不论在诊症及药物资助都有所微调,每次诊症及每季药物资助分别上升了4元及1.5元,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解释,是因为通胀原因,并指局方每年都会再检视共付额。他表示,每季资助医生105元药费后,病人则无须额外再付药费,除非医生与病人商讨后,认为可使用计划名单外的药物。

张伟麟强调,105元的资助已足以应付医生的药物开支,指药物价钱非常便宜,97%的药物费用每粒低于一元,而60%的药物费用每粒低于三毫。他认为由于医生可以与病人商讨用药,故不会出现医生倾向用“平药”治疗,“最紧要都系有效用药。”

另外,慢病共治计划都增设奖励计划,如病人有监察病情、每季接受至少一次覆诊及参与病人自强计划,就可以在下个年度获豁免最多150元,即一次覆症的价钱。

至于医生方面,如果其照顾的参与者有70%在控制血糖及血压方面达标,则可按达标病人实际出席的资助诊症次数、政府诊症资助额及参考共付额所合算的总额,以15%来计算奖励金额。换言之,如医生治疗100个病人,有70人达标,以每人均覆诊6次计算,则可获19,908元资助。

+4

被问到相关奖励会否出现反效果,令医生将部分难以控制血糖及血压的患者转介去医管局,以获取相关奖励,张伟麟相信,15%的奖励金额只是鼓励性质,金额未大致令医生会将复杂的病人转介到医管局去处理。

另外,医生可以用医管局的优惠价格向药物供应商购药,他表示,用优惠价格买的药物亦可用在非参与计划的病人上,但相信相关优惠不足以令医生有诱因不当使用相关药物。

李力纲亦提到,今次的慢性疾病共治计划是重要一步,未来的资助计划都会以共付(Copayment)形式作为原则。他亦透露下一步希望可以在医管局亦推行筛查计划,惟由于仍在商讨当中,有消息会尽快公布。透露妇女健康及长者健康将是下一步的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