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夜市|学者吁改善大牌档配套 团体称忌工展会化倡多小店参与
财爷一句“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折射本港市道的百态,陆续消失的大牌档、街头小贩,为港人对于夜市的印象。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庄玉惜表示,大牌档牵涉卫生、噪音等问题,如果要将大牌档发展为夜市,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改善周边配套,保留大牌档的社会价值之余,令传统可以适应现代需要。她认为,发展夜市需要长远规划;市区重建设计之中,亦需要融入小贩及大牌档。
撑基层墟市联盟团体成员代表则认为,夜市应是可以连结本地社区,具备本土特色,希望日后的夜市,可以拨予一定比例的摊档给小本经营的食肆或基层。
学者:若大牌档成夜市 涉长远市区规划
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庄玉惜表示,常言大牌档是本港很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但(政府)一直都系冇去认真回应呢个问题”,政府市区重建规划之上,一直没有处理大牌档需要的空间、卫生及配套,没有让小贩及大牌档融入。
她认为,如果政府想以大牌档发展为夜市,现有的地方暂时以中环士丹顿街适合,因为其环境、卫生、水电煤,以及污水处理较好,附近不是民居。深水埗一带,如大南西街大牌档的数量很零散,上方亦有住宅,此地难以大范围地发展夜市;至于耀东街亦可行,但政府需要快速改变该地的卫生,否则难以做到。然而,她认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展夜市则会牵涉长远市区规划。
成日都话,香港冇地,上面好多都系民居,冇一个条件去做到,呢个就要谂下,究竟我哋市区规划重建𠮶度,可唔可以融入去呢?永远都将两者矛盾嘅时候,咁紧系冇办法啦。
她举例指,深水埗桂林街于新年举行的“桂林夜市”惹来反对声音,“三两日系可以嘅”,反映造成的噪音及卫生问题,令该区夜市不能维持长时间,难仿效台湾、新加坡及泰国的夜市。庄玉惜指,政府应藉今次契机认真思考,香港有何本钱以文化特色吸引旅客。
须吸引年轻人入行活化大牌档 保留自由奔放特色
“大牌档而家存在紧,咁但系同死亡系冇分别。”庄玉惜说,大牌档目前少生意、没有新人愿意入行,无人传承,正逐渐被汹汰,如果打造夜市,亦是活化的一种,但要思考如何令其有活力,令年轻人有兴趣加入,改变经营模式,避免大牌档成为“末端经济”,“我哋要食佢个文化传统,而唔系食佢泶㺒……系两回事嚟㗎其实系,个风味唔系又咁样突出出嚟㗎……而系有种好自然生态,人与人之间,同档口之间嘅互动。或者系炒嘢,你见到好露天嘅,𠮶种自由奔放、𠮶种社会价值。”
团体:美食市集“工展会化” 倡设机制供细食肆参与
撑基层墟市联盟团体成员代表吴玉英指,过往举办的美食市集,均是由举办方联络友好商会或团体承包,再由他们安排商户摆档,参与摊档以大型品牌及连锁商户为主,犹如“美食嘉年华化”及“工展会化”,机制令基层、民间或小型社褔机构没有任何空间参与,参与的摊档失去本土特色。如果举办夜市,她希望政府设立机制,令参与的摊档有一定比例的小本经营食肆或基层竞争。
墟市应与社区连结 面向本地居民
吴玉英续指,本港与社区连结的墟市较少,过往较少考虑令本地人都想去的“夜市”,认为“夜市”不应只是面向游客,而是包括本地居民的消费,“本地人都会去先至重要,斋旅客去其实就做唔成。”她指,香港需要推动本土经济,故此给予机会予基层创业、就业及小本经营的机会更为重要。
她说,很多基层档主售卖的商品具有香港特色以内含本土文化,小贩售卖的自家制产品,可能是食物、手工艺车袋、发夹、勾冷或日用品,亦可能是因应不同社区所做,而迎合当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有人情味,𠮶样嘢系按照,可能系啲街坊自己中意,或者度身订造嚟做出”。
Boscovivo负责人张生表示,不支持香港搞夜市,认为搞夜市会与很多不同持份者有冲突,反之多举办大型活动更实际,如大型演唱会、运动赛事等,旅客来港就会消费,餐厅及酒吧晚上的生意会随之上升。他指,夜市只是“做多3小时”,生意额未必能够支撑薪金,但举办多人的活动更有助带动经济,外地旅客来港亦会消费及住酒店。
张生直言,内地食玩方面“平靓正”,香港比起内地,并不够吸引,称“始终我哋唔够嘢玩,活动唔够多”,倒不如举办类似大型嘉年华的活动,起码“搞到个气氛出嚟”。
安记海味董事总经理潘权辉说,仍未有深入去计划及了解,但认为主要需令市民乐意消费。他表示,香港市民有储蓄习惯,普遍市民“都有钱喺个袋度,只系揿住荷包唔去洗(用)”,只要令他们开心,则会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