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隧易通行|运输署升级系统处理更大车流 罗淑佩:不望立即畅通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红磡海底隧道下周日(23日)清晨5时起实施“易通行”,是首条海底隧道实施、同时也是车流量最大的隧道。运输署首席运输主任(管理)何均衡今(20日)表示,因应红隧车流大且按车种有不同收费,与早前实施易通行的隧道有别,故已提升系统能力,目前系统可处理车流量增至每小时15万架次,又在收费区额外安装镜头,经多次测试后认为可准确分辨车种。

运输署署长罗淑佩则表示,在红隧推易通行不会立即令隧道畅通,“我唔会有一个好大嘅寄望”,但预计有助减少车辆在樽颈位切线争入管道的情况。

+6

红隧每日车流量11万架次

运输署过去在青沙管制区、城门隧道及狮子山隧道实施首阶段易通行,第二阶段则会在过海隧道实施,首条隧道便是全港最繁忙的红隧。

有别于早前在沙田实施易通行的3条隧道的车流量,红隧平均每日处理多达11万架次车辆,且按不同车种有不同收费,属易通行推行以来最大“难关”。

易通行系统大幅调升至每小时15万架次

运输署今举行简报会,其首席运输主任(管理)何均衡表示,由于红隧车流较大,故已提升系统处理能力至每小时可处理15万架次车流量,而四条易通行隧道最繁忙一小时约2.2万架次,系统升级后可处理车流量是其6.8倍,强调足以应付红隧车流。

红隧实施易通行后,收费广场的交通安排。(政府新闻处图片)

红隧不同车种不同收费 运署多番测试

之前实施易通行的3条隧道一向划一收费,何均衡说,因应红隧不同车种不同收费,系统已加强侦查车辆贴及车牌号码,并按其登记车种进行收费,经署方多次测试后认为准确。他指,红隧易通行的收费感应器安装在近九龙出入口的管道天花上,收费区更额外加装镜头,每方向安装三个,较其他隧道多一个。

罗淑佩料有助减少车辆在樽颈位争切线

司机过红隧不再需要停下付费,但罗淑佩预料,红隧推易通行后不会立即令隧道畅通,“我唔会有一个好大嘅寄望”,相信可有助减少车辆在收费广场樽颈位切线争入管道的情况,从而提升行车安全及提高行车速度。

红隧7月23日起实施易通行。(资料图片)

她重申,易通行配合日后三隧分流下不同时段不同收费计划,会有助减少三隧塞车、红隧非繁忙时间多车的状况。

易通行投诉回落

至于易通行推行至今常有司机反映未来侦测车辆贴,何均衡称,易通行每日约处理20万车流量,投诉数字占整体车流0.02%,较开始实施时有回落,大多涉未能辨识到车牌或需人手辨别,并有人为错误,署方已与系统承办商沟通加强培训等。

▼5月29日 狮隧收费广场“易通行”首个工作天▼

+13

何续称,有司机未能在14日内交隧道费或需缴附加费,个案占整体车流量0.6%,因初期推行司机或不熟习,故会就逐个个案跟进并酌情处理。

97%车辆获发车辆贴 65%设定自动缴费

运输署指,截至昨日(19日),已有97%车辆获发车辆贴,65%已设定自动缴费方式,呼吁市民尽快设立自动缴费方式。易通行8月内会在东隧及西隧实施,确实日期稍后公布,并计划会在今年内推行大老山隧道及香港仔隧道易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