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共治|糖尿高血压筛查收$120 每次覆诊$150 病人达标有奖励
港府早前公布,将在今年第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据医务卫生局文件指出,相关计划资助分别分为两阶段,如未有确诊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病人,在经过地区康健中心/康健站,只需定额支付120元即可完成筛查。至于已确诊的病人,政府建议的病人共付额参考水平为每次 150元,即实际金额可由医生自行决定,惟必须确保收费透明。
另外,“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奖励计划亦会订立“目标项目”及达标准则,如病人在达标后的下一个个人计划年度开始时,病人的第一次受资助治疗诊症共付额将最高获扣减 150 元。
邀请45岁或以上没有已知高血压或糖尿居民参加筛查
医务卫生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显示,相关计划资助邀请45岁或以上没有已知高血压或糖尿病或相关症状的居民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筛查,当中分为两阶段,如未有确诊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病人,在经过地区康健中心/康健站,只需定额支付120元即可完成筛查,当中包括相关化验及检查的费用。
政府建议的病人共付额参考水平为每次150元
如诊断为血糖偏高 的参加者或确诊的病人,前者及后者分别可以可获最多 4次及6次资助诊症。政府建议的病人共付额参考水平为每次150元,当中已包括基本药物,如控制糖尿病和血压的药物及常用的偶发性疾病药物。不过,实际金额可由医生自行决定,惟必须确保收费透明。
设奖励计划订目标 病人达标可减诊金 医生可获奖金
“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奖励计划亦会订立“目标项目”及达标准则,如病人达标在达标后的下一个个人计划年度开始时,病人的第一次受资助治疗诊症共付额将最高获扣减 150 元。医生在符合先决条件,即病人血糖及血压控制方面达到既定的百分比,亦可获相应的奖励金额。相关金额可按达标病人实际出席的资助诊症次数、政府诊症资助额及参考共付额所合算的总额,以15%来计算奖励金额。
另外,医管局和家庭医生亦会设立双向转介机制下携手合作,医院可就指定诊症安排,提供属于一次性质的专科诊症服务,并制订护理计划,然后让家庭医生作出跟进;家庭医生亦可根据现有惯常机制,转介参加者到医管局辖下的专科门诊接受第二层医疗服务。
杨超发:建议收费不足以覆盖所需费用
不过,翻查资料,过往地区康健中心亦有提供筛查慢病计划, 每位医生看症资助的费用为250元,其余则由病人补贴,意味著医生在筛查慢病所获得的资助减少。有参加筛查慢病计划的家庭医生杨超发认为,影响未算很大,反而是治疗阶段,政府建议收取312元的诊症费用(政府资助162元及病人建议支付150元),相关价钱更要包括基本药物费用是太低。
虽然政府会每季向医生就每位参加者的慢性药物提供资助药费103.5元,但他直言现时较好的药物一粒一个月已经要500元,政府建议的收费根本不足以覆盖所需的费用,“只可以比啲旧嘅药,但可能有好多副作用。”他直言,要再考虑是否参加计划,“睇下过唔过到自己良心,又或者睇下做唔做义工啰。”
同样有参加筛查慢病计划的专科医生表示,现时政府限定312元的诊症费用,对医生的资助确实少了,料会减少吸引度。他亦直言,专科医生难以参加相关计划,“收312元好难同其他病人交代,其他收成千蚊,收你就收312元。”不过,他认为,在参加计划后家庭医生可以帮病人看其他的身体问题,故亦不可这样直接比较。
社协赞同“奖励”惟对中产人士欠吸引力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连玮翘则认为,绝对支持相关计划,惟医管局早前推出的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亦很少病人参加,“可能对私营信心唔系咁强,可能要做多啲宣传。”他认为,参加者120元做筛查未必可以吸引到基层参加,“本身就已经无病,佢地无咩动力去做”,建议如拿综援、长生津等的市民可以获政府额免相关金额。
他亦认为,奖励计划订立“目标项目”原意不错,因很多时慢病要进行治疗除依赖药物外,亦依赖患者的生活习惯等,惟亦担心150元的奖励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中产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