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曾耗151.8万回应反修例假消息 采购大数据分析工具监察舆情
政府披露,“反修例运动”风波期间共耗资151.8万回应坊间“假消息”,其中88.8万用于制作宣传短片,社交媒体平台推播费23万,外聘制作公司制作费约为40万元。
政府又提及,一直透过总部和派驻各决策局和部门的新闻主任,监察传媒报道和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亦在市场采购使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工具的社交媒体舆情分析服务,一旦发现与政府工作有关的谣言或不实资讯广泛流传,新闻处会适当使用相关决策局或部门提供的资料,透过不同渠道作出澄清。
据政府回应立法会议员就特别财务委员会的提问,政府新闻处于2019/20年度耗资88.8万制作1套电视宣传短片及1条网上宣传短片回应“反修例运动”风波的“假消息”,另外花费23万元于社交媒体平台推播,处方亦制作“睇真D•知多D”1分钟短片系列,发放政府就有关反修例示威浪潮发生的事件澄清和重要信息,在政府新闻处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香港电台电视32台播放,有关外聘制作公司制作费约为40万元。以总额计算,相关开支达151.8万。
翻查该年度有关社会运动的宣传短片,“珍惜香港 这个家”系列的两套短片,截至上月6日在新闻处YouTube频道的收看次数分别为13.4万及69.6万;至于名为“消息 睇真啲”收看次数则有14.6万。另外,“与暴力割席”相关的短片观看次数则达50万以上。
此外警务处称,会运用现有人手及资源进行事实查核及澄清工作,有关开支属于“维持社会治安”纲领的一部份,并无具体分项数字。相关工作主要由公共关系部事实查核及澄清中心人员负责,现时共有17名成员。人手编制包括1名高级警司、2名警司、2名总督察、5名督察或高级督察、4名警长、3名警员或高级警员。
政府亦指,新闻处一直透过总部和派驻各决策局和部门的新闻主任,监察传媒报道和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亦在市场采购使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工具的社交媒体舆情分析服务,以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和民意。
一旦发现与政府工作有关的谣言或不实资讯广泛流传,造成误解或负面社会气氛,新闻处会适当使用相关决策局或部门提供的资料,尽快透过不同渠道作出澄清,释除公众疑虑,遏止谣言散播,但新闻处并无没有备存个别决策局和部门就监察和澄清不实信息的统计数字。
另外,政府于书面答复提及,香港电台作为政府部门及公共广播机构,积极协助强化政府的讯息发放工作,包括紧贴报道政府决策局或部门作出的公告或对不实讯息的澄清,不时邀请政府相关官员出席不同的时事节目例如《千禧年代》、《自由风自由Phone》和《星期六问责》等,提供平台让官员阐释政府立场,直接解答市民疑问,并对不实资讯作出澄清。
政府于上一个财政年度(2022/23年度),投放巨额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其中名为“砥砺奋进25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长度60秒的电视宣传费短片制作费用达138万,惟相关短片在政府新闻处Youtube频道的收看次数,截至3月6日只有4,137次。另外,耗资49.5万宣传“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的短片,观看次数则只有3,760次。
“说好香港故事”为今届政府主调,政府新闻网相关社交媒体8个平台之中,追踪人数以微博居首,截至去年追踪人数为122万,过去三年平均增长率是2.6%;其次是Facebook,逾16.6万,过去三年平均增长率是14.1%。发放政府官方消息的社交媒体帐户“添马台”Facebook,截至去年追踪人数为5.1万,过去3年平均增长率是22.1%。
“香港品牌”宣传计划于2001年推出,推广香港为“亚洲国际都会”,先后于8个平台开设帐户,宣传香港的良好形象。政府书面答复立法会议员查询开支预算提及,截至2022年底,“香港品牌”Facebook共有12.8万人追踪,于过去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15%;其次为微信(WeChat),超过9.3万人追踪,过去3年平均增长率是132%。
“香港品牌”微博则录得逾7.4万人追踪,过去3年平均增长率是721%,Linkedin及Instagram分别录得逾1.6万人及1.2万人追踪,前者增长率是127%,后者增长率是23%。Twitter、Youtube、优酷追踪人数则不足1万人,其中优酷只有518名追踪者。
▼2月2日 政府举行“你好,香港!”启动礼公布送机票▼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斥资2,000万推展以市民为对象的“开心香港”活动,当中将包括美食体验、愉快游乐、文青创作等元素。政府回复议员查询仍未公布有关详情,仅称“开心香港”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当中,详情及推行时间表将在稍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