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一成儿童或有“动作协调障碍” 基金会推动关注、及早支援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动作协调障碍”对不少人来说可能较陌生,但原来香港有约一成儿童可能患上,他们在动作协调上出现问题,严重的话会影响学习表现以至日常生活,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香港动作协调障碍基金会及香港教育大学今日(23日)发表调查报告,显示情况需要关注。而关注这方面的自由党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则表示,会向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及“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反映,推动更多支援。

香港动作协调障碍基金会联同教育大学发表调查,张宇人表示会向政府提出更多支援措施,及早协助患病儿童。(张宇人提供)

年纪愈大病发率愈高 影响生活、学习

“动作协调障碍”一般发生儿童时期,普遍被称为发展性协调障碍,会导致患者在动作协调能力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根据基金会及教大调查,估计全港近10%儿里都可能有“动作协调障碍”,期中在5至7岁儿童估计占13.8%,10至12岁更达到24.3%,显示较年长儿童的患病率会更高。这问题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除了影响整体健康和体育活动,患者的注意力普遍无法长期集中,对情绪及认知能力有负面影响。

“动作协调障碍”影响在学儿童。(资料图片)

港人缺乏认识 其实不影响智力

外界往往误解患者是否“较蠢”,协会指患者需要在学习及表达方面遇到困难,但“动作协调障碍”不会影响智力。香港动作协调障碍基金会创办人Joanne Yin说:“香港人对动作协调障碍严重缺乏认识,通常不会就此进行相关评估。有见及此,基金会成立让大家更了解这个疾病,并为动作协调障碍患者提供所需协助。我们很高兴能够与教育大学合作进行这项研究,透过有证据和数据支持的资料,为拉近大众与动作协调障碍知识之间的距离踏出第一步。”

领导这项研究的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Catherine Capio指,透过针对提升动作协调能力的策略,有多达25%患病儿童将可受惠。

张宇人冀相关培训纳入教育课程

张宇人则认为全港一成儿童有机会患病数目不少,会向教育局提出,希望将相关培训纳入教育课程,并将“动作协调障碍”视为一种特殊教育需要,又会向卢宠茂、黄仁龙提出推动政府配合各项治疗及支援。他说这疾病要及早处理,并应及早提供帮助,让患者可以正常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