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来港不懂说粤语感自卑 中大女生设计桌上游戏教如何避微歧视

撰文: 洪芷菁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四年级生苏泳茵中一时才从内地来港读书,对粤语识听不识讲,自卑“惊俾人笑”。不过她遇着一班好同学,起初和她一起讲普通话,而她亦不断努力学习讲广东话,如今讲得非常流利。

大学期间透过活动,渐渐明白到香港人的心理健康。她与一班同学设计桌上游戏“做个友情人”,透过特定的人物角色及事件设定,让平常人察觉日常生活中的微歧视行为,包括新来港人士、受性别定型困扰人士等日常所面对的挑战,冀能让大众意识到即使很细微的一句话或行为,若带有侮辱成分都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

苏泳茵与一班同学设计桌上游戏“做个友情人”,透过特定的人物角色及事件设定,让平常人察觉日常生活中的微歧视行为。(夏家朗摄)

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月公布“领展大学生奖学金”得奖名单,在超过2,000份申请中,220位就读于11间本地公营及私立大学的本科生获颁发奖学金,当中116位为中文大学学生,心理学系的苏泳茵是其中一位。

+3

单亲家庭长大 留内地由婆婆抚养

连续四年取得该奖学金的苏泳茵,中一时才从内地来港读书。出身单亲家庭的她,母亲在香港打工赚钱,而她则从小在内地居住由婆婆照顾。

粤语识听不识讲 被误解好静

苏泳茵与婆婆生活时,一直以客家话沟通,因此初来香港时,语言成为最大障碍,识听但不识讲广东话,“成个人系好折,原因就惊讲错嘢,或者系惊俾人笑。”她透露中一参加迎新营时因为语言障碍难以表达自己,被小组的师姐评价她“好静”,感到不被理解,遭受打击,害怕自此后会被人标签。

幸好在学期间,同学都没取笑她,甚至起初和她一起讲普通话,而她亦不断努力学习讲广东话,如今讲得非常流利。

设计教育“微歧视”桌上游戏

后来升上大学期间,因为参与“说书人”(StoryTaler)的活动及训练,渐渐明白到香港人的心理健康,“其实有一班关心自己、他人、社会嘅群体,慢慢奋斗出嚟嘅一条路”。苏泳茵同一班心理学同学设计桌上游戏“做个友情人”,透过特定的人物角色及事件设定,让平常人察觉日常生活中的微歧视行为,包括新来港人士、受性别定型困扰人士等日常所面对的挑战,冀能让大众意识到即使很细微的一句话或行为,若带有侮辱成分都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

将桌上游戏由大学生推广至中学生

苏泳茵希望由中大学生为开端,将“做个友情人”桌上游戏推广开去,借由训练一群中学生,再由他们去训练师弟师妹,从而代代相传。她指现时已有三间中学收到游戏物资,学生亦进行了桌上游戏的训练,而她在未来亦希望修读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专注研究工作上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