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卫生署首爆白田邨个案较多 吁纳沙风球后勿接触泥土泥水

撰文: 吕颖姗
出版:更新:

类鼻疽来势汹,深水埗区15宗个案至今源头不明,而类鼻疽伯克氏菌在土壤及积水环境中存在,打风落雨后易由土壤扩散开去,台风纳沙加季候风风势强劲,或有利类鼻疽传播。卫生署今(18日)深水埗区预防感染类鼻疽健康讲座时亦提醒市民,在台风吹袭后勿接触泥土及泥水,以免感染类鼻疽。

卫生署在讲座中亦承认,至今仍找不到类鼻疽的确切源头,而有份出席讲座的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凯欣引述现场说法,提及区内石硖尾白田邨的个案较多,该署已在深水埗区内采集过百个环境样本,包括泥土、感染者居住大厦的水源及水源拭子样本,当中34个样本均呈阴性,其他仍然化验中。

卫生署续指,由于受感染患者行踪无重叠,暂已排除传播与食物或产品有关,署方会继续追查传播源头。针对类鼻疽环境样本检测结果及个案详情,正等候卫生署进一步回复。

卫生署今石硖尾办讲座 透露白田邨个案较多但详情欠奉

卫生防护中心早前公布,今年共录得29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当中20宗居于深水埗区,其中17宗在8至10月录得。卫生署今日到石硖尾社区会堂举办健康讲座,讲解预防感染类鼻疽的措施。卫生署卫生防护健促进处高级医生杨芊芊于讲座中表示,石硖尾白田邨的个案较多,但就未透露有多少宗个案。她亦指,8至10月录得的17宗个案分布在16座不同的大厦。

深水埗34个泥土及水源拭子样本阴性 其余样本正待结果

她透露,卫生署已在深水埗区内采集过百个环境样本,包括16个泥土样本、42个感染者居住大厦水源,及26个水源拭子样本,当中8个泥土样本及26个水源拭子样本均为阴性,而其他样本个案仍在化验当中。她表示,因受感染患者行踪无重叠,故已经排除传播与食物或产品有关。

杨芊芊强调,现时确诊者的家居接触者均无病征,重申类鼻疽由人传人属罕见,市民无须过分担心,但如市民有类鼻疽病征,包括发烧,咳嗽、胸口痛等,则要尽快求医。对于有市民担心难以分辨类鼻疽病征及新冠肺炎病征,杨芊芊同意两者病征相似,故市民有病征时应尽快求医。

陈凯欣讲座追问纳沙会否掀起另一波类鼻疽传播

讲座于上午11时30分开始,场内逾150个座位均爆满,而在讲座开始前深水埗民政专员曾一度阻止传媒进入。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凯欣亦有在场,并追问在场的卫生署职员现时署方有没有高级怀疑的传播源头及担忧台风纳沙会否掀起另一波的类鼻疽传播。

杨芊芊回应时仅指,近日台风纳沙或会令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有机会曝露于地面,并随着强风或暴雨令类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类鼻疽个案有机会增加,故呼吁市民近日勿接触泥土、泥水,“特别系打风后,特别系长期病患者或免疫力低嘅患者。”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凯欣质疑,类鼻疽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有伯克氏菌的土壤和泥水,卫生署的环境样本只16个泥土样本是太少。(资料图片)

街坊忧主教山、嘉顿山是传播源 陈凯欣促增加化验数目

陈凯欣在讲座后表示,近日有不少街坊均向她表达忧虑:“有不少街坊都会到主教山、嘉顿山晨运,都担心果到系咪传播源。”她质疑,类鼻疽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有伯克氏菌的土壤和泥水,卫生署的环境样本只16个泥土样本及26个水源拭子样本是太少,促署方加强在深水埗区内采集环境样本。她又指,卫生署至今仅就类鼻疽进行一场健康讲座,有不少市民未必可以参与到,呼吁卫生署加强教育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