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今年录29宗 林纬逊指不寻常 料台风吹起水和泥致爆发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本港今年录得29宗类鼻疽个案,死亡率可达75%,当中6名病人离世。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副会长林纬逊今早(14日)接受电台访问时指,1998年至2017年医管局只录得61宗个案,认为单单今年几个月录29宗属非常高的数字,形容是“好唔寻常情况”。

林纬逊分析,短时间内有多人染疫,料传播途径非皮肤接触,有机会因风季雨季,或台风过后,吹起受污染的水及泥土,体弱人士吸入被吹起的空气,造成明显爆发,促政府尽快查出关联性及聚集性原因,并关注下次雨季风季会否再有爆发。

林纬逊引述2018年的回顾数字指1998年至2017年、即20年期间,公立医院只录得61宗类鼻疽个案,换言之,1998年至今都只有大约100宗个案,故今年短短几个月内已有29宗个案,属于“非常之高、好唔寻常情况”。

一定温度湿度就会存在 过住属偶发事件

他解释,类鼻疽与新冠病毒不一样,属于细菌的一种,不需要宿主已可在环境之中生存,例如在污染的土酿之中,只需一定温度湿度就会存在,在东南亚、包括香港等地属于风土病,身体较弱的高风险人士较容易感染。他指过往好少会有个案,大部份属偶发事件。

林续称,相信今次是因某个阶段有事件发生,有利于类鼻疽的爆发,由于类鼻疽多数存在于受污染的水及土壤之中,预料可能是雨季风季来临,台风吹起水及泥土,于空气之中被体弱人士吸入,出现明显爆发,而偶发多数是因皮肤接触,因今次多人中招,故皮肤接触机会性较低。

▼10月13日 直击类鼻疽爆发地深水埗区积水情况▼

+5

医生指戴口罩有预防作用 免疫力正常者致病性不高

有分析指可能是已污染的水被蒸发成雨水,污染到食物或洒在患者身上,林纬逊认为机会不高,又指虽然过往雨季风季、海啸发生时,个案会增加,但未必完全肯定有关,加上水源蒸发变成雨水,蒸发过程需要有一定温度,细菌未必能生存,但如果雨水落到土壤受污染,并被风吹起后被人体吸入感染,则有较大机会。

林又说,戴口罩有预防作用,并称若市民免疫力正常、身体良好,该细菌的致病性不高,严重个案一般都是体弱、有慢性病及免疫系统缺陷的人士,患者年龄中位岁亦是60至70岁长者。

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林纬逊。(资料图片/黄舒慧摄)

诊断迅速对证下药 可降低死亡率

他指虽然死亡率有指最高达75%的高水平,但现阶段爆发死亡率约20%,部份国家甚至低于两成,认为最困难是诊断阶段,“如果诊断迅速可以对症下药,感染人士免疫人唔差,死亡率未必咁高。”

林纬逊又说,感染此细菌的患者,一般皮肤会有浓肿,进入身体并散发至其他器官后,则任何器官都有机会有浓肿,亦可能引发慢性肺炎、白血病等。他建议市民应减少接触些有机会受污染的水及泥,不要饮用生水,必须先煮熟,政府亦须找出关联性及聚集性原因,并观察下次风季雨季会否再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