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新冠检测剂创办人倡三部曲增创科人才 目标建产业链
特首李家超下周三(19日)发表首份施政报告,焦点之一是如何“抢企业、抢人才”。国际金融中心由“纽伦港”变为“纽伦星”,香港变“梗颈四”,新加坡成本港主要竞争对手。
“其实新加坡一个城市规模嘅国家,佢能够做到几多嘢?”2022年度世界十大杰出青年、检测承办商“相达生物科技”创办人招彦焘,提出短至长期提议,他认为政府需牵头推出优惠政策,以银弹攻势“抢人才”;长远而言则须调整教育方针,培育适合创科的人才,最终与大学顶尖研究互补形成产业链,让企业大规模生产及宣传,最终为政府带来税收,“而唔系畀啲外国药厂攞咗去,跟住喺外国交税,益紧外国人然后返嚟收我哋更多嘅钱。”
跨国企业港设市场销售部 创科人才无空缺
内地已将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中,招彦焘期待将发表的施政报告,但直言香港不存在现行的人才政策,“人才荒”成为目前创科最大的存亡危机。他认为,香港创科仍处于婴儿阶段,不成气候,只有跨国企业的市场或销售部门,以致相关人才缺乏相应的职位就业。
据“相达生物科技”的统计,现时本港生物科技行业的人才流失率达20%,其公司亦达18%,由生产研发、临床认证、品质监控、与各大院校合作等,种种职位均现人才短缺。
提供交通膳食津贴、住宿补贴 人才荒依然
招彦焘回想公司在疫情前每月挣扎求存,员工薪金跑输市价,坦言当时“攞唔到金只能攞心”,惟毕业生欠缺经验,稍有经验则被挖角或进修,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如今踏上轨道,方可提升福利。例如为居住地点较远的员工提供交通津贴,视乎距离每月约200元至900元不等,亦有膳食津贴,更为外地人才提供万多元的住宿补贴,但“人才荒”仍为燃眉之急。
深圳“孔雀计划”、新加坡新签证吸人才
其实翻查资料,深圳早在2010年推出“孔雀计划”,向海外高端人才提供160万至300万人民币的补贴,以及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亦有待遇。对于世界一流的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人民币的专项资助,并支持海外人才投身创新产业。
新加坡将在2023年新设“海外网络和专业签证”吸纳人才,外籍人士只要月入达3万新加坡元便可申请;未达标者如有杰出成就亦可申请,获批后可获得为期五年的签证,其家属亦可寻求就业。五年内完全没有任何居留时间限制,商务旅行等出入自由,医疗和公共服务待遇,亦等同于新加坡国民。
短期︰“重金”挖外地人才 助落地生根
可见邻近城市的人才政策,涉及就业、房屋、教育等各个范畴,招彦焘便向政府提出短、中、长期发展的建议。短期方面,他认为创科界内需“重金”挖外地人才,政府需为创科度身订造政策,让全世界得悉香港的诚意,除了资金及税务的优惠外,亦要满足生活所需,提供金钱补贴助他们落地生根。
中期︰加强与深圳互动 释除年轻人疑虑
中期政策方面,他认为未来恢复通关后,可与深圳加强互动,例如边境模糊化,方便特定人群往来,以及让科研样本得以“过河”。但他明白时下年轻人对内地存在抗拒心理,因此他认为政府需时间处理,以及有责任向释除市民疑虑,“如果惊佢哋闹就唔做,呢个谂法就唔啱。”他作为公司高层,亦将举办中港团队的聚会,让两地员工互相认识及学习。
长期︰调整教育政策培育创科人才
长期政策方面则从教育入手,招彦焘表示,香港的成功赖以完善的机制,所有程序按章处理,培养的人才皆为优秀的公务员、医生或律师等专业人才。但他认为,创科讲求风险管理,现行的教育模式与创科所需的人才背道而驰。“𠵱家香港大家最想打份最好嘅工,一系政府工或者专业,因此攞住个license就唔惊俾人炒。”
招认为懂得发问才学会解答疑难,建议政府应作出前瞻性评估,根据未来环境所需的技巧调整教育政策,例如批判性思维、辨别真理及是非,“摆到明之后𠮶五年十年,会系一个大数据、讲求人工智能嘅年代。你仲讲求去背书?呢啲思维完全系落后。”
推动向上流动空间扭转移民潮人才荒
问到近年香港爆发移民潮会否加剧“人才荒”?他认为人才流失为短期现象,社会需要向上流动的空间,倘若香港是个好地方,人才自然流入或回流。他认为创科便是社会转型的好机会,例如他便出身于普通的家庭,透过创科取得成功,不过他认同短时间内仍然困难,“未来呢五至十年,有呢个阵痛系无可避免。”
近日多间工厂被逼迁 吁政府确保转型损失减至最低
香港房屋问题一直未解决,近日再爆政府收地争议。招彦焘站在企业高层的立场分析指,所有政策无可厚非总有不满的声音,但考虑到长远利益,难以照顾每一个人的需要。他明白政府正处于“摸著石头过河”,但仍需顾及他们的感受,确保将转型的损失减至最低,或考虑替补方案。“如果你行得快,你得失嘅人自然会更多,中间会推倒好多事,激嬲好多人。”
▼纸包饮品盒回收商喵坊 Mil Mill遭逼迁▼
香港优势:大学顶尖基础研究
至于如何对待与新加坡的竞争关系,招彦焘说:“其实新加坡一个城市规模嘅国家,佢能够做到几多嘢?有啲位可以同佢去硬撼,但有更多位置系佢冇做,我哋可以去做。”他认为宏观上香港应与邻近竞争的城市,包括深圳、广洲、苏州等达至互补,“唔系你做嘅嘢,我格硬走嚟做截你糊。我应该畀牌你上,你又畀牌我上。”
招认为香港的核心优势在于中西的桥梁,除了金融中心的角色,可助内地的创科走出世界外,另一个优势在于大学顶尖的基础研究。他根据疫情所得的体验指,因香港的大学教授及医院均为顶尖,所研发及制造的产品、临床数据,均获得世界各地的认可。
▼德保雪粒最快2025年被逼搬迁▼
最终方向︰港创科与大学互补形成产业链
虽然大学积累具商业价值的成果,惟教授专注研究及教学,无暇创业,招彦焘认为政府可促进业界与大学互补,流至中下游落地发展,让企业大规模生产及宣传,最终为政府带来税收,形成一条产业链,“而唔系畀啲外国药厂攞咗去,跟住喺外国交税,益紧外国人然后返嚟收我哋更多嘅钱。”
招认同政府没可能无限支持创科发展,“政府作为保母,唔能够揍到你结婚生仔。”但他认为初创在前期承受的风险最大,期望政府能向初创提供较友好的环境。“我哋唔系话要求你养我啦、你畀钱我啦,唔系一个咁样嘅态度。”
▼2021年《施政报告》洪水桥成新界CBD▼
▼2021年《施政报告》发展河套地区▼
▼2021.11.26 工业邨改名创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