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耀中耀华90周年艺术展 以创作之名探索世界 迈向美好新世纪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是长远且需要坚持不懈的事业。耀中耀华教育网络迎来创办90周年,特别以“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为主题,假湾仔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行大型艺术展。相比润物无声,耀中耀华更鼓励众声喧哗,好玩且自由学习的校园生活,并希望透过幼儿园、中小学、艺术设计学校、学院学生及驻校艺术家策划和参与的多元作品展,让参观者感受学校“与文艺结盟”的使命,以及著重启发、自我探索与艺术创作的教学理念。
摄影:黄宝莹

耀中耀华教育网络副行政总裁(K-12教育) 陈昕生博士(左一)、副行政总裁(高等教育) 陈丽生博士 (右四)、香港耀中中学部美术科主任Jacques Thomass(右一)联同学生为展览剪彩。

一场关于才华与冒险的学习之旅

耀中耀华90周年艺术展划分成六大主题区,包括历史回顾,到各级院校的作品展示,耀中幼教学院还特意在现场设置一个以宇宙为主题的互动区,让8岁或以下的小孩和家人体验“游戏中学习”的乐趣,以及教育机构的理念,足见策展人的用心。“这次艺术展是一次展现耀中耀华教育网络学生的创意和才能的旅程。”香港耀中国际学校教育总监及行政校长史麦田(Martin Scott)说。

自1932年创办人曾楚珩在香港成立首间耀中学校起,耀中耀华一步一步建立融汇东西方文化及国际教育模式的教育网络,至今已在中国香港、内地、英国及美国的12个城市办学。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Martin表示,展场内展出了从幼儿教育、小学、中学到高等学府不同年龄层学生创作的艺术品和设计,让参观者体会耀中耀华学生由启蒙探索、认识社会、关心国际议题的不断进化与多元发展,描绘了学校90年来的成长足迹,同时体现其独特的“B to B”(Baby to Bachelor,从婴儿到学士)教育之路,为世界培育人才、创造美好未来的理想。

Martin表示,参加者可从作品中感受耀中耀华为学生投放的丰富资源,并一窥学生的多元才能与创意。
场内焦点还有由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服装设计课程学生的创作,呈现以普洱茶和玫瑰花瓣等天然染料结合中国旗袍及传统扎染技术的作品。

驻校艺术家带领 以创作探索世界

除了为各年级学生安排多元艺术课程,耀中耀华甚至在不同课程中加入创作元素,Martin又透露,学校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驻校,与学生交流,并带领他们完成跨文化的作品。如场内的埃及珠宝设计、升级改造(Upcycling)的中国舞舞衣,还有一幅探讨全球暖化下,极地动物生存环境转变的拼贴画作。驻校艺术家Elizabeth Briel正是那幅拼贴画作的导师,“我把所有与我一起合作的学生都视为艺术家,并寄予厚望——他们从不让人失望!”从校内课程内容为出发点,她与学生一起发掘议题,并从艺术创作中学习,同时锻炼大脑分析资讯的能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看待和改变世界新方式、新角度。

Elizabeth形容,她与学生的合作“跨越学科,甚至跨越地域界限”,由此诞生结合广度与深度的作品。
学生从不同议题中发掘艺术的自由与乐趣,享受运用各种媒介和技术进行创作。

香港耀中中学部美术科主任Jacques Thomass是来自毛里裘斯的艺术家,他认为最重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且有足够支援的创作环境,才可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展现才华。学校亦透过不同方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我们定期在校园内举办展览,并定期安排家长参加学生学习成果分享会,让学生展示学习和创作成果。”Jacques介绍说,校内还有一个开放的工作室,让任何经过的人观赏创作中的学生作品,赋予学生创作者的身份。

Jacques表示,他十分期待在疫情后,再次组织一年一度的海外艺术学习之旅,“希望很快能再次与学生踏上这趟饶富趣味的旅程。”
由香港耀中中学部创作的一系列霓虹灯作品。

逾400作品见证学生成长与校园生活

现场共展出超过400件由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从入口处以城市景观为主题的拼贴作品、融合霓虹灯的灯光艺术作品、结合科学的动态艺术、从公共议题出发的黏土恐龙作品,以至最底层的幼儿互动创作空间,处处可见学生的创作自由,还有沉浸在校园每个角落的艺术氛围。“学校让我接触到很多电影,其中《Split》是我超喜欢的一部,更因此认识了DID(解离性身份障碍),并加入考试创作中,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现代人把真实心情收藏起来。”学生Ariel介绍自己的画作《Emotions(情感)》时说。

Ariel是今届IGCSE状元,《Emotions》是她的考试画作,“老师给了我不少意见,前后画了三、四次才有现在的作品。”

另一学生Evelyn则透露自己受父母薰陶,自小即很喜欢旧歌与菲林相机,希望以拼贴画作《Vintage(复古)》,以及从博物馆撷取的旧相机、拨轮电话等元素,回味旧时代的故事,勾起观看者的回忆。

画作《Vintage》放进了Evelyn对旧时代的各种向往与情感。

耀中的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在美国出生的Maggie以画作表达自己对出生地与香港的情感,作品中的对比,正正也是耀中呈现丰富多元文化校园生活的写照。

Maggie刻意把旺角画成无人街道,让观赏者集中体会由经典红van、招牌、唐楼等组成的旺角街景。
邓施恩(Gabrielle)是全场最小的参展者,参与这个集体创作时只有3岁。

(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