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指中小学生疫下运动量未达世卫标准一半 吁每日增15分钟
疫情缠绕香港近三年,青少年被困家中时间增长。港大联同两间机构进行为期三年的中小学体能活动研究,调查759名小学生及1,140名中学生运动及生活习惯,发现整体小学生平均每天累积中等或以上强度的体能活动时间为30分钟,中学生更只有15分钟,远低于世卫建议的每天60分钟,整体只有5%学生达标。
研究同时发现,小学生使用屏幕时间由疫情前每天2小时暴增至7小时;中学生亦从每天8小时增加至9小时。团队建议学生应每天增加15分钟体能活动替代静态活动,其睡眠质量可得到改善。
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联同慈善平台CTFE Social Solutions及非牟利团体凝动香港体育基金进行有关研究,并成功记录三年的跨疫情数据,透过让参与学生连续配戴运动手带七天,记录其日常生活步行数字和静态活动时间,以及各项体能活动数据和运动量。
世卫建议学生每天运动60分钟
结果发现,整体小学生平均每天累积中等或以上强度的体能运动时间为30分钟,中学生更只有15分钟,远低于世卫建议的每天60分钟。整体而言,只有5%学生达世卫建议的标准,相对地同学于周末运动参与时数较多,有20%能达到平均60分钟,男生则比女生较多做运动。
研究分析数据后,发现中小学生在学校停课期间较晚入睡和平均多睡一个小时,而使用屏幕时间亦有所增加,即使部分面授课堂重启,学生活动量仍较疫情前低。数据指出,小学生使用屏幕时间由疫情前每天2小时大幅增加至7小时,而中学生由每天8小时增加至9小时。
建议学生多做带氧活动 多15分钟运动改善睡眠
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叶柏强表示,今次研究显示学生的睡眠模式、使用屏幕时间和体能活动在学校停课期间都出现负面转变,即使重启部分面授课堂亦未能完全恢复至疫前的水平。由于香港仍处于疫情当中,团队建议同学应多做带氧体能活动,例如竞走或跑步、球类活动、跳绳等来替代静态活动,并可每天增加15分钟运动时间以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