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釉料大湾区医生非主力诊症 林哲玄:三头六臂都杯水车薪
医管局日前公布计划推出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料首批招募5至10名内地医生来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今日(25日)在电台节目指,香港与内地的医疗系统和使用语言不同,内地医护到港后,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适应,相信计划以交流比重较多,来港医生或非负责诊症工作。
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认为,内地三甲医院水平十分高,不过只得5至10名医生到港“就算三头六臂都系杯水车薪”。他希望计划下令其他内地医生更熟习香港模式,舖垫非本地医生来源的路。他又批评,医委会特别注册委员会评审的认可大学名单中,全部均是以英文教学,“医委会似乎对中文有歧视,点解用英文教学就好似好欢迎,香港医生英文好好咩?我坐咁耐医委会都唔觉同事英文特别好”。
林志釉今日在港台节目《星期六问责》中表示,乐见来港内地医生来港,不过交流计划一年“头几个月要凑住佢,适应香港环境”;加上本港医疗记录用英文,内地大部份中文,相信来港医生主要非要负责诊症工作,交流成份较多。
他又指,非本地医生主要说普通话或英文,诊症沟通上或有问题,“当然港人两文三语不成问题,但诊症不容错失”,强调即使错误轻微亦对病人身体有影响,工作上不容许有落差发生,相信须要有监察及督导工作。
林哲玄则认为不须太担忧语言问题,因大湾区医生大部份说广东话,现时本港亦有不少非华人医人,而相信港人普通话不成问题。他又批评医委会特别注册委员会评审的认可大学名单中,全部均是以英文教学,即使复旦大学亦只批准英文班:“医委会似乎对中文有歧视,点解用英文教学就好似好欢迎,以前护士病历中文写,有咩问题?点解香港医生英文好好咩?我坐咁耐医委会都唔觉同事英文特别好”
林哲玄又批评医委会做法匪夷所思,认为香港医疗教学是中英双语,病房内与病人用中文沟通,“手术唔通由头到尾用英文讲?”
对于医管局医护人手流失严重,林志釉认为移民潮是一大原因,由于先进国家对医生、护士非常渴求,如果他们打算移民,“唔忧去外国”。他指,近两三年的社会事件,加上公立医院的压力或令医护人员心淡,继而离开。他又对医管局挽留人手的措施有所保留,认为往后几年人手不足的问题或继续恶化。
林哲玄则认为护士离职率一直较高,因工时及工作环境对组织家庭的女士不友善。他直言近年唔见很多专科医生私家执业,估计部份离开医管局人士是届退休年龄,部份则相信是移民。他又指,现时本港已增加医学生名额,亦有新措施希望吸引非本地医生来港,又强调医管局必须改善工作环境,例如减少医护不必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