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环署灭鼠成效存疑 申诉署揭鼠饵都放错 街市堆垃圾倡加强执法
本港屡现不少鼠患黑点,对环境造成滋扰,申诉专员公署主动调查食环署灭鼠工作成效。调查报告指,食环署的鼠患指数调查未必可反映实况,部份前线亦未能正确使用施放鼠饵方法,署方亦放任街市档贩堆积垃圾,仅作口头警告,防鼠灭鼠成效存疑。
报告亦提到,食环署未能就深水埗区等,个别鼠患投诉高企区域,作有效分析及采取针对工作,促食环署检视调查方法,及研究是否有需要制订更全面的“综合鼠患指数”。申诉署又建议,食环署应加强前线培训及执法工作,亦可考虑订立有需要加强防治鼠患工作的街市名单。
申诉专员公署指,食环署主要透过每半年在全港19个行政区的50个监察地点进行鼠患指数调查,2016年至2020年整体鼠患指数只徘徊于5%以下的较低水平,即鼠患并不普遍,惟媒体时有报道不同地区出现鼠患问题,公众意见亦有不少是反映地区性及特定地点的鼠患滋扰。申诉署认为,食环署的调查方法有其限制,调查所得结果未必可反映实况 ,且每半年一次调查,容易出现数据滞后情况。
前线放置有毒鼠饵出错 包装袋未有开孔影响成效
防鼠及灭鼠工作方面,公署发现,部分前线人员未能正确使用有毒鼠饵,包括在使用有毒鼠饵时,没有在包装袋打上用作散发香味的小孔,亦有承办商前线人误以为老鼠会自行咬开包装,进食鼠饵。虽然食环署自2020年4月起,已陆续在新合约规定列明需遵相关规定,违反条款者会被视作严重失责,且已制作灭鼠参考短片,但公署认为,“难言有关不足是否只属冰山一角。”
公署亦关注公众街市及后巷两大潜在鼠患热点的灭鼠成效。虽然食环署表示已于去年加强执管公众街市清洁工作,但公署于同年巡视个别街市时,仍发现不同程度的卫生问题,包 括收市后个别摊档外有垃圾堆积,亦有海鲜摊档外的沟渠旁布满垃圾、杂物及海鲜残渣,绝大部分显然是附近商贩所遗留及弃置,变相转嫁责任至食环署的清洁承办商,惟食环署只向违规租户作口头警告,认为署方执管工作成效难免仍然存疑。
公署另表示,食环署未能有效运用鼠患投诉数据。该署近年收到的鼠患投诉,每年平均逾万宗,惟署方未能应公署要求,说明深水埗区、中西区及九龙城区等三个投诉数字较高区域的相关分析,只能作出相对笼统解说,“似乎未能充分掌握投诉趋势及市民所关注的事项。”
不过,公署特别提到,虽然食环署有需要改善地方,惟不能抹杀其努力和成果。调查报告表明,渔护署、民政事务总署、房屋署及康文署均其培训及技术支援予以正面评价,亦有透过全港性及地区性的灭鼠运动,加强部门协作及进行针对性地区防治工作,“本港近年的整体灭鼠数字不断上升,这相信是市民所乐见的。”
申诉倡检视调查方法制订“综合鼠患指数”
申诉专员公署建议,食环署应检视现时调查方法,并研究是否适宜将有助评估鼠患严重程度的不同因素纳入计算,制订“综合鼠患指数”,如有需要,可邀请本地大学及学术机构合作,另应考虑增加每年调查次数,提升时效性。
至于防鼠及灭鼠工作方面,则可加强前线及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另透过密集式的突击巡查及严格执行租约条款,并积极研究引用合适法例加强执法,促使街市商贩妥善清理其摊档及附近范围。公署亦建议,可考虑引入检讨机制,以“风险为本”原则订立适当考虑因 素及标准,有系统审视及拣选需提升洁净程度及加强防治鼠患工作的街市名单,并同步检视分区重点清洁行动及密集式灭鼠行动试验计划的成效,再视乎结果及资源,考虑将计划扩展至有需要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