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去看疫情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自从农业社会开始,人类已经与病毒不断开战。可以想像在这之前,人类死亡通常都是由于猎食时受到的创伤而引致的。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聚居的地方越来越密集,传染病已经变成新常态。可是这一万年累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似乎并没有让整体人类更加懂得对抗病毒,反而在2017年时代杂志拜恩威士曾经注文,“这个世界仍未预备好下一次大流行病的到来”。2019年的一场新冠病毒大流行,引证了他的说话。
撰文:医院管理局策略发展总监李夏茵医生

进行快测似乎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看历史,世上死亡最多的莫过于发生在1918年开始的西班牙流感,共五千万人得病而死。流感不是经过一次的大流行之后,就成为风土病的,在西班牙流感之前有俄罗斯,之后还有两次的亚洲流感大流行,有估计流感大流行共夺去一亿人口,比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和的伤亡更多。直至流感有疫苗和对抗的药物,这些流感大流行才平息过来。所以不要低估一场与病毒开战的战争可带来的伤害。

历史不断重演,包括人类不汲收历史教训的事实。我们整体人类仍然没有为这些抗病毒战作出适当的预备。近期每年传染病爆发数字是1980年的三倍,感染新个案是60年前的四倍。世界总人口在过去50年双倍的增长,被感染及去传播感染的机率大增。另外,随著人类文明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增强,我们更容散播病毒。气候变化而导致某些带毒动物的衍生,亦可令病毒更容易散播。

病毒如果感染了人类,并停留在人类群体有相当的时间,就会进行许多次的基因突变,变成一只感染力高,杀伤力偏低的病毒。感染力低不利于病毒整体的生存,杀伤力高会令病毒失去主体,等于自杀,所以这些基因突变都是为了令病毒更利于生存。办法去制止疫情发生也是有的:就是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在今次新冠大爆发,西方社会采用的消极抗疫措施,无疑是制造了机会让病毒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基因突变。我们看见由alpha, beta, delta, omicron, 到现在omicron合体,都刻划了新冠19的突变史,看著它如何一步步让自己融入人类的世界当中。

新冠疫症到了今天,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已经加深,快速测试、疫苗及医治的药物亦相继出现,抗疫的方法和策略也该有所改变。从历史教训来看,适当地运用这三宝,人类就有条件可以顺利走过疫情。早预备(接种疫苗)、早发现(快速测试)、早医治(口服抗病毒药)应该不再是纸上谈兵。香港人三宝不缺,余下的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适当地运用他们了。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四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