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发大肠癌光控疗法 助瞄准肿瘤组织释放药物杀死癌细胞

撰文: 黄煦致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今日(23日)宣布,成功研发以大肠癌光控疗法杀死癌细胞,该疗法将花青染料与抗癌药物苯丁酸氮芥前药混合,制成注射用光响应纳米制剂。经静脉注射纳米药物,可聚集于大肠癌组织,再经外部光照后,释放药物以杀死癌细胞。此技术亦可用于治疗其他局部疾病,且有望结合光纤等光电器材用于临床研究。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由光响应前药和染料组成的纳米药物。该纳米药物可针对肿瘤递送药物、助原位监测纳米药物,以及光控药物释放,以有效治疗结直肠癌。(港大图片)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大肠癌是香港第二常见的癌症。大肠癌患者人数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5.8%,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化疗副作用较大,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呕吐、脱发、贫血等。这是由于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具有毒性,注射后药物遍布全身,所以有必要开发更精准递送的药物递送技术。

由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李达三博士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以及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调查研究员汪卫平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光照可以在癌症部位激活前体药物,触发纳米制剂的分解,释放药物,产生疗效,降低对于其他部位的有害副作用。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李达三博士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及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调查研究员汪卫平博士(前排左二)及其研究团队。(港大图片)

研究通过简单混合近红外花青染料IR783和苯丁酸氮芥前药BODIPY-Cb就可以制成光响应纳米制剂。该纳米颗粒对小窝蛋白(CAV-1)具有高亲和力,可被CAV-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高效摄取,并在绿光照射下分解,释放出药物。该过程通过萤光成像可在肿瘤处原位监测。在荷结肠瘤小鼠中,静脉给药及光照处理后的肿瘤生长被显著抑制,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上发表,并已提交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