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全屋大扫除 小心洗出主妇手 勿信偏方延误治疗

撰文: 钟丽霞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快到年廿八、洗邋遢的日子,大家记得大扫除时,要做足保护双手措施,避免皮肤因过度接触清洁剂或化学品而染上“主妇手”这种接触刺激性皮肤炎,引起痕痒及龟裂,甚至会因皮肤破损而导致细菌感染。治疗主妇手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依从指示使用类固醇药膏,便能有效消除炎症,最重要是避免使用偏方,以免拖延病情。
撰文:香港皮肤健康基金会董、皮肤科专科林嘉雯医生

主妇手主要经接触化学物质而引起,常见于手掌部位,但没有传染性,成因主要是双手经常沾水及长期接触肥皂、洗衣粉等清洁剂或化学物品,缺乏护理之下,导致手部痕痒、干燥及红肿,影响到日常生活及工作,绝对不容忽视。

皮肤破损增感染风险

别以为这种皮肤病是女士“专利”,不少个案与本身职业需要接触水或化学物有关,例如厨师、发型师、护士、清洁工人、美容师、经常接触金属或化学制品人士,如果未有适当地佩戴手套,长远也可能患上主妇手;加上近年疫情关系,市民养成经常洗手习惯,若然事后没有适当护理皮肤,久而久之亦有机会出现“洗到烂”的情况。

发病初期,保护皮肤表层油脂会脱落,导致水份流失及皮肤变得干燥。随著皮肤对外来刺激物抵抗力减弱、指尖、指腹位置会呈现龟裂、指纹消失及有蜡质光泽,并会蔓延至手掌。病情严重时,手部皮肤更会裂开引致疼痛,甚至有机会因皮肤破损而被细菌入侵,引起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市民岁晚家居大扫除要小心护手。(资料图片)

病向浅中医从来是治疗的关键,可惜部份患者对此症有所误解,以为主妇手具有传染性,会尝试使用偏方,例如用醋消毒双手,然而用醋浸手有机会进一步刺激皮肤。其实,病情轻微时,只要避免接触刺激物,勤涂护肤便可,建议使用无色素、无香料、酸碱值低于七的护肤用品,减低对皮肤的刺激。

忌信偏方以免恶化病情恶化

当病情转趋严重,例如手部皮肤龟裂、持续出现红肿、溃烂,便应早求医。处方外用类固醇药膏或口服抗生素,有助消炎及止痕,惟患者必须留意,应按医生指示使用相关药物,务求尽早抑制炎症,拖延病情或自行停药,有机会延长疗程及使副作用增加。此外,患者应免自行购买药物处理伤口,以免因错误剂量或长期使用,导致皮肤萎缩及微丝血管增生等副作用。

要预防主妇手,只需简单准备及护理,便能防患未然。首先,尽量减少接触水、肥皂及清洁剂等化学物品,必要时佩戴手套保护皮肤,特别是上述提及过的高风险职业;湿水后应尽快抹干双手及涂抹补湿用品。不论男女老幼,日常也要适时涂润肤膏,并且避免搔抓皮肤,以免皮肤破损,增加细菌感染风险。

预防主妇手小贴士:

-洗碗、洗车或做家务时,应戴上棉质手套先,然后再戴上防水的胶手套

-避免接触皮肤的刺激物或致敏原,如洗洁剂及染发剂

-洗手后尽快涂上润肤膏护手

-选用酸碱值低于7、无香料及无色素的洗护用品

-润肤膏应涂薄薄一层,有需要时再补涂,以免涂太厚皮肤无法吸收

“01医务所”与香港皮肤健康基金合作,隔周六刊登由医护撰写的医健文章。香港皮肤健康基金成立于2016年,为本地非牟利慈善团体,由多名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及宣传推广活动,并提供义诊服务及药物资助计划。

香港皮肤健康基金致力于提高大众对皮肤健康的关注,纠正社会对皮肤病的误解。藉著线上及线下的资讯平台,望能加深普罗市民对皮肤科疾病的认识,以及成为医护人员的桥梁,加强专业沟通及交流。香港皮肤健康基金不问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种族,务求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各种支援,减轻他们对病患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