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澳中医院采组装合成建病房成首例 政府研放寛豁免楼面面积
港府近年大力推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楼高9层的将军澳中医院成为先导计划之一,负责计划的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张萃麟形容,该间医院是全世界首推的MiC医院,当中最大的挑战是,病房、手术室和诊症室等,重复性远较住宅低,构成挑战,惟承建商最终亦构思了超过7个种不同类别的房型,形容很鼓舞,是用尽了MiC技术。
建筑署署长何永贤亦表示,会继续尝试在不同项目采用MiC技术,惟市民对有关技术不了解,亦较抗拒钢制组件,相信需要适应期才能在私楼采用有关技术,但她表示,新界开始有厂房自行研发“机电合成建筑法”的组件,早前亦已前往参观,乐见港厂积极推广MiC技术。
建筑署署长何永贤表示,目前已在职员宿舍、学生宿舍、安老院舍、医院和临时街市等采用MiC技术,“可以做嘅都会去试”,希望可以带来突破,冀增加每个项目采用MiC的比例,亦希望更多私营企业可参考现时成功的例子,采用MiC技术建屋。她续指,本港现时亦开始有厂商研发“机电合成建筑法”的组件,相信日后会有更多项目采用MiC技术。
政府前年公布,豁免MiC楼宇6%总楼面面积,惟截至今年8月,屋宇署仅接获14宗相关楼面面积宽减申请,建造业议会主席陈家驹认为,地产商在兴建建筑物时有许多考量,市场亦需时适应,相估日后会有愈来愈多私楼采用MiC技术。他又透露,政府正检视有关地积比宽减的百分比,预料很快会有消息出炉。
位于百胜角路的将军澳中医院,6月开始施工,将会提供400张病床。张萃麟表示,医院涉及多个不多大小的病房、诊症室、护士室等,每一层组件的重复性远较住宅低,设计时亦要预留弹性,配合日后中医行业的发展,形容挑战很大。因此,当局在标书制定了4个条件,包括标准化组件、避免双层楼面版、预留空间弹性,以及要准备“偷轻”组件的重量。
她续指,承建商均冲破了原定的7种房间要求,在同一组件下设计了储物柜室、手术室、机电房等,形容很鼓舞,是用尽了MiC技术,成为突破。另外,医院楼底一般较住宅项目高,今次中医院的楼底则达4.5米,在运输上亦构成挑战,最终的方案,是将一层的组件一开为二,在工地后才合体,中医院预料最快2025年第2季便可落成。
另外,楼高21层的香港大学黄竹坑学生宿舍亦采用了MiC技术,部分组件已运抵本港,在流浮山的棕地尝试组装,日后便会将有关组件拆下,移送到黄竹坑地盘。港大物业处处长谭景良表示,组件出厂时已包含所有家私,连窗帘和蚊网等亦已装好,工地现场只需将组件合并,“唯一要做就系中间𠮶块,连棚架都悭返”,他大赞MiC“快、靓、正、平”,预料整个造价减少近1亿元,至11.5亿元,减幅约8%,而工程可加快半年,最快可于明年底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