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失色】500元成最常用大额纸币 细数大牛名称由来

撰文: 梁焕敏
出版:更新:

1,000元纸币因伪钞横行而几乎在市面绝迹,提款机也不会吐出来,500元纸币顿成最流通的大额纸币。“大牛”已出现逾一个世纪,百年前手执一张500元纸币,可买到弥敦道一个单位。直至上世纪50年代,“大牛”都只是富翁才拥有。
早前有收藏完整的“大水牛”进行拍卖,以超过20万元成交。有钱币收藏商指喜欢及炒卖旧钞的人,着迷的是旧钞独有的韵味。50至60年代500元纸币因大如半张A4纸,也叫大棉胎,原来曾又被叫“啡妹”和“光头佬”。

现时金牛因伪钞横行已甚少人使用,不过特别版次及号码尚有收藏价值。(钟伟德摄)

1909年汇丰500元钞票为“大水牛”起源

香港最初的纸币于1845年由东藩汇理银行发行。其后,有利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加入印钞。500元纸币之所以俗称大牛,源于1909年发行的汇丰500元钞票印有水牛耕田图案,因而得名“大水牛”,后又简称大牛,因此金色的1,000元纸币被称作金牛。

1921年的500元钞票“大水牛”,市场炒价甚高。(钟伟德摄)
1927至30年的500元纸币是啡色,并有一个女人图案,因而又叫啡妹。(钟伟德摄)
黄松润指旧时500元金额相当高,只有有钱人才有,因此流传下来不多。(钟伟德摄)

1921年“大水牛”拍卖值21万

数十年前时,500元金额相当高,因此当时只有大富翁、大老板才拥有“大棉胎”,普罗大众可能未曾见过。集古珍钱币邮票公司负责人黄松润说:“当时只有少数人拥有大面额货币,加上较少于市场进行买卖,平常人好少见,至60年代,大掌柜一个月人工都只系100元。”故能够保存下来的“大棉胎”买少见少。

黄松润说,旧时钞票来自不同银行,较为着重设计,由起初以生活写生为主,中期有神话生物和建筑物,相比近代则着重防伪,收藏家多欣赏前人的心思及韵味。黄指出,“大棉胎”现时最低值11,000元;年份久远的500元纸币会在拍卖行进行拍卖,早前一次拍卖会上,一张1921年“大水牛”500元纸币,以逾21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