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研究发现庙宇高峰焚香期PM2.5超标近五倍 或损邻近居民健康
岭南大学日前进行有关本港庙宇焚香的研究,发现大部份庙宇于繁忙时段,庙内及庙宇正门外,微细悬浮粒子浓度均超出本港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有个别庙宇于高峰时期的PM2.5指数,更达每立方米446微克,较本港75微克的限制标准超出近五倍。研究团队忧虑,长远而言会对健康构成影响,包括引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又发现,庙宇越多的地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致死亡的个案越多。
香港现时共有约360多间庙宇,岭南大学科学教研组日前进行有关本港庙宇焚香的研究。负责是次研究的岭大科学教研组助理教授王沛欣指,本地大部分庙宇邻近住宅及学校,“直程喺隔离𠮶一栋系学校”,庙内焚香带来的空气污染有机会影响区内市民。
王沛欣续指,焚香会产生大量悬浮粒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长远而言会对健康构成影响,包括引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区内越多庙宇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越高
研究根据2016年统计处数据,发现庙宇越多的地区,例如筲箕湾区内有5所庙宇,每100个人即有31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致死亡,当中包括肺癌、哮喘等慢性疾病。但王强调,庙宇排放是估算城市空气污染时不可忽略的因素,并非唯一因素。
庙宇高峰时期PM 2.5浓度超出标准近五倍
研究除了对比庙宇焚香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关系外,团队亦于2020年1月至3月期间,分别于港岛西、港岛中、九龙西及九龙东五座人流较多的庙宇进行空气监测。
庙宇的建筑设计包括开放式、半开放式及封闭式,监测期为一至两期间,研究会量度庙内、庙外及周边环境的微细悬浮粒子(PM2.5)浓度;发现大部份庙宇于繁忙时段,庙内及庙宇正门外的PM 2.5浓度,均超出本港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中有个别庙宇于高峰时期的PM2.5指数,达每立方米446微克,比本港75微克的限制标准超出近五倍。
倡邻近居民装空气清新机、避免开窗
王沛欣建议,市民若居于庙宇邻近,可在家中安装空气清新机,以及尽量避免开启朝向庙宇方向的窗户。她指,较接近民居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庙宇,应减少户外焚香次数,或只容许于特定日子或时间焚香;庙内亦可安装雾化装置,减少焚香烟雾扩散。另外,她建议政府于不同结构庙宇周边更新城市规划时,可制定相关指引,例如就民居及庙宇订定适当的空间距离或抽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