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青年就业推半年 2800空缺仅10%入职 罗致光促赶发展列车
港府今年初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逾2,800个空缺中,仅超过300人入职,招聘率约一成。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力谷年轻人参与计划,强调大湾区生产总值近17,000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更称“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大湾区。”
政府今年1月8日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供2,000个月薪至少18,000港元的职位。截至本月24日有逾370间企业提供超过2,800个职位空缺,一半为创科职位,罗致光在网志形容申请相当踊跃,有超过300名成功申请者已经入职,获聘的毕业生最迟须于今年8月入职。
他重申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总值接近17,000亿美元,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香港年轻人不应错过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罗致光又提到,香港是国家的一部份,“我们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国家;在思维上,香港是大湾区的一部份,我们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大湾区。”
计划供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获颁授学士或以上学位的毕业生申请,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特区政府会按企业聘用的每名毕业生,发给企业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另外,2014年推出的“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资助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可选择入住这两间院舍,现时共有145名参与计划的香港长者入住。罗致光表示,从劳工及福利局的角度,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可以说是从老到少都提供新机遇,在福利范畴,面对人口高龄化,期望在推动乐龄科技应用和养老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所指的是把握大湾区规模从而达至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在人力范畴,港府鼓励香港年轻人应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切勿固步自封。
罗致光称,下周四(7月1日)是回归第24周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回顾历史祖国与香港的发展一直血脉相连,密不可分,从人口角度香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内地;从经济角度自7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香港工商界到内地投资兴业,至国家经济腾飞,香港方方面面都受惠于背靠祖国的优势。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更为香港创造了不容错失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