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花园将改建新大楼 4年后落成 工地平整已5亿
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于2001年启用,提供268张住院病床,惟由于区内人口持续增长和老化,对医疗服务需求大增,医院管理局遂决定将现时毗连的复康花园拆除及兴建新大楼,并翻新旧大楼,日后两座大楼的净作业面积预计增加约2.8倍,总共提供840张病床。
不过,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将于今年第三季动工,料2025年才能建好新大楼,而前期筹备和工地平整等工程已经耗资超过5亿元,未包括主要兴建工程费用在内。
拆复康花园及变压房 改建14层高大楼
九龙西医院联网总行政经理(规划及发展)曾子充表示,2019年已开展筹备工作,料今年第三季可以启动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将现时位于荔景大楼旁边的复康花园及变压房拆除,再改造成一座有14层的大楼,料2025年落成,届时便可把旧大楼的服务迁至新大楼,再翻新旧大楼,估计2026年竣工。
多572张病床 大增2倍
曾子充指出,旧大楼净作业面积是8,500平方米,而新大楼就有24,000平方米,故日后两座大楼最少可提供32,500平方米的净作业面积,比现时多2.76倍。目前荔景大楼只有268张住院病床和60个日间医院名额,在工程完成后,便可额外提供572张住院病床和24个日间医院名额,即分别增加2倍及40%。
日间服务将延至骨科
玛嘉烈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行政总监罗振邦称,现时荔景大楼日间医院服务对象仅限老人科,住院服务则只涵盖内科、老人科及脑外科病人;日后日间服务将延至骨科,并盼住院服务可扩展至外科及骨科。
罗又指,新大楼将集中处理住院服务,增加不同类型的仪器,包括电脑扫描、超音波仪器,亦将设化验室,以及打造智慧医院,使用电子系统监测病人维生指数,利用AMR自主式智能机械人运送餐饮、床单、医疗文件。病房每层亦会设小型康复中心,方便病人毋须离开自己的病房楼层,也可接受复康治疗。
至于旧大楼未来就主要服务日间医院病人,例如旧大楼的物理治疗室本来是篮球场,楼底高,现时浪费了空间,将来会“一开二”,在中间加建一层,上层用作专职治疗中心,下层就是日间医院的一部分。院方亦会加强医社合作,将部分活动转介予社区的非政府机构,大楼集中提供较复杂的复康治疗,引进更多大型和先进的仪器,例如使用VR技术的复康设备去做轮椅训练。
现时葵青区已设有地区康健中心,罗振邦承认部分服务与荔景大楼重叠,会与康健中心商讨,容许荔景大楼病人使用该中心的服务。
未能确定主要工程需耗费用
罗振邦表示,现时荔景大楼病床占用率大多接近爆满,冀增建大楼后有助解决问题。而荔景大楼现时有十多名医生和100多名护士,大楼扩建后预计需要增加约20至30名医生和200多名护士,实际数字会视乎将来的医疗需求、服务模式等因素而定。
荔景大楼在筹备阶段已花费1.04亿元,当中有8,600万元用于顾问费,另亦刚由立法会申请到4.84亿元作工地平整之用,换言之,未正式兴建新大楼便已花费5.12亿元。罗振邦指暂时未能确定主要工程需再耗资多少元。被问到工程延迟动工之因,曾子充解释,由于有议员希望新大楼能建得更高,需时到城规会申请放宽建筑物高度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