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指数|六个分区达警戒水平西贡占三 牛寮及木棉山最严重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食环署今(11日)公布,5月份全港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为百分之八点六,属于二级水平,显示监察地区内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颇为广泛,相关政府部门已加紧采取防蚊及灭蚊行动。食环处又指,在64个监察地区中,六个地区的分区诱蚊器指数高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西贡区占三个,指数最高一区为西牛寮及木棉山,达36.2%。

白纹伊蚊。(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白纹伊蚊可传播登革热。(资料图片)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 是一种常见病媒,主要透过叮咬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病原体。5月份,在本港64个监察地区中,六个地区的分区诱蚊器指数高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有关的诱蚊器大多位于区内的私人住宅区、公共屋邨、学校、康乐设施及公众地方,食环署已联同相关政府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在有关地区加强防蚊及灭蚊工作。

指数最高的六个地区依次为,西贡牛寮及木棉山、筲箕湾及西湾河、西贡市、西贡将军澳北、马湾、屯门西,诱蚊器指数分别达36.2%、31.5%、30.8%、28.4%、26.5%及24.2%。

+2

食环署:持续监察各区的蚊患情况

食环署发言人说,本地蚊患情况与季节变化有显著关系。在炎热多雨的五月至九月,有利蚊子迅速繁殖,其间各监察地区的诱蚊器指数可能会相对较高。食环署提醒市民须继续恒常的防蚊工作,特别是对构筑物的维修及保养,填补隙缝、孔洞等可引致积水的潜在蚊子滋生地,减低蚊子滋生的机会。署方亦会持续监察各区的蚊患情况,迅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上月7日已展开第二期全城防蚊及灭蚊行动

食环署今年继续分三期进行全港灭蚊运动,第二期灭蚊运动已于4月14日展开,将于6月13日结束。其间,食环署各分区办事处会针对区内一些受关注的地点,例如公众街巿、熟食中心和小贩巿场等设施、单幢式楼宇、街道和后巷、大厦的公用地方、村屋、建筑地盘、空置土地及路旁工地等,进行一连串的清除积水及防治蚊患行动。为进一步加强灭蚊的成效,食环署已联同相关部门,于5月7日起展开第二期全城防蚊及灭蚊行动。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登革热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多个东南亚国家,已成为风土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共录得超过1,400万宗登革热个案,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