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靖韬夺冠钢琴赛如“古典音乐界奥运” 8年前曾有港人晋身决赛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香港钢琴家、29岁沈靖韬(Aristo Sham)赢得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冠军,成为首名在此比赛夺冠的香港人。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为古典乐钢琴演奏四大赛事之一,演奏者可根据自身的优势铺排曲目,横跨多个音乐时期,从预赛到决赛都不得重复。香港另一名钢琴家张纬晴2017年以25岁之龄,亦曾晋身决赛及赢得观众大奖。

同样师随钢琴家黄懿伦、沈靖韬的“师姐”李嘉龄接受《香港01》访问,说4个比赛难度各有千秋,有如古典音乐界的奥运,而范克莱本大赛是最顶尖之一,参赛者达世界级水平。她赞扬沈表现稳定,演奏时有属于“自己一套理念”,声音独特且辨识度高,能够打动观众。

沈靖韬在香港土生土长,母亲在家教导钢琴,因此他自小便受到音乐薰陶。(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网站图片)
香港年轻钢琴家沈靖韬(Aristo Sham)赢得今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冠军,成为首名在此比赛获奖的香港人。(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网站图片)
钢琴家张纬晴(前排中间)2017年以25岁之龄,亦曾晋身决赛及赢得观众大奖。(图片由LCSD提供)

创办于1962年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每4年在美国得州沃思堡举行,与萧邦国际钢琴大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及伊莉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齐名,合称古典音乐界四大钢琴赛。

范克莱本大赛:参加者不得弹奏重复曲目

今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有340名、来自45个国家或地区的参赛者报名。比赛主要分3个阶段,首轮报名者需要提交预先录制的演奏影片,由世界各地的专业评审组成委员会,选出77名参赛者入选第二阶段(Aution Live)。获选的参赛者需在第二阶段(Aution Live),现场演奏一段约40分钟的独奏曲目,之后再选出28人到沃斯堡参加总决赛。

今届总决赛在美国时间5月21日至6月7日举行,参赛者需弹奏约60分钟独奏曲目,所有独奏曲目从预赛到决赛都不得重复。参加者亦须与沃斯堡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两首协奏曲,涵盖莫札特、浪漫主义或20世纪的协奏曲。

钢琴家李嘉龄形容,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是古典音乐界其中一个最顶尖的钢琴比赛,门槛很高,参赛者达世界级水平。(资料图片)

钢琴家李嘉龄:赞沈发挥稳定 琴声辨识度高

钢琴家李嘉龄形容,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是古典音乐界其中一个最顶尖的钢琴比赛,门槛很高,参赛者达世界级水平。该比赛参加者可以自由选择及计划曲目,在有限时间内展演最优胜之处,亦涵盖不同时期的乐曲。她形容,该比赛除了考验技术表现,更考验参赛者对自己技艺是否有足够认识。

谈及沈靖韬参赛的表现,李嘉龄形容他发挥稳定,演奏时有属于“自己一套理念”,声音独特且辨识度高,“有些选手弹得非常出色,但是可能听完他的演奏后,未必有打动听众的感觉”。她又赞扬沈靖韬不但有天份,对乐曲亦有深入研究,用心学习求进步。

钢琴家张纬晴2017年曾晋身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决赛及赢得观众大奖。(张纬晴facebook相片)
钢琴家张纬晴2017年曾晋身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决赛及赢得观众大奖。(张纬晴facebook相片)

港钢琴家张纬晴2017年亦曾晋身决赛

她透露,沈靖韬并非首个在范克莱本(Van Cliburn)获奖的香港人,钢琴家张纬晴2017年以25岁之龄,曾晋身决赛及赢得观众大奖,“代表我们香港音乐家是可以很出色的。”

世界上有很多很优秀的钢琴家,看他们在现场比赛会觉得很惊喜,而一个认识的人拿奖,当然会更兴奋,很开心,而且会为他们感到骄傲。
李嘉龄
钢琴家张纬晴2017年曾晋身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决赛及赢得观众大奖。(张纬晴facebook相片)

萧邦大赛 沈靖韬形容参赛如与萧邦纠缠

萧邦国际钢琴大赛始于1927年,每5年在波兰华沙举行,是唯一一个“单一作曲家”的国际钢琴比赛,所有参赛者都必须演奏萧邦的作品。

沈靖韬3年前曾参与萧邦国际钢琴大赛,他接受访问时曾称“同咁多萧邦嘅作品struggle(纠缠)系好特别嘅experience(体验)”,又笑言许多钢琴家不想再参加。他形容萧邦的音乐十分即兴,演出其作品每个音都要很精致,“要控制得好好,又要好开放同自由”。

去处理每一个音、每一个chord(和弦)、尽量个interpretation(诠释)系完美,对好多参赛者个artistry(艺术造诣)会更上一层楼。
沈靖韬

连续两届有港人参加萧邦大赛

今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共有642位报名者,最终85名、来自20个国家参赛者入选初赛,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波兰;决赛将于10月2日至20日举行。今届初赛亦有港人现身,包括连续两届参赛的28岁港青黄思远,他曾弹奏萧邦著名作品《降E大调夜曲》、《E大调诙谐曲》等曲目。另一位列为美国及加拿大琴手的28岁黄怡连,同样在香港出生。

李嘉龄2005年获得波兰第15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第六名,被问参加大型钢琴比赛有何挑战?她笑言困难不算太多,“我自己都心中有数,有一定的水平我先会去。”她说要相当勤力和熟练才会获得好成绩,当参加者能随心发挥弹奏乐曲,表演自然更稳定。她续指,音乐是一件主观的事,训练期间接受不同人指点,亦有利于学习。

沈靖韬在香港土生土长,母亲在家教导钢琴,因此他自小便受到音乐薰陶。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网站图片)

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

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始于1958年,每四年在俄罗斯举行,最近一次的比赛是在2023年,共236位、来自全球23个国家的钢琴手、小提琴手等人参加。比赛分为多轮淘汰赛,头两轮参赛者需现场独奏,决赛则需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曲目涵盖由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当代作品等,亦有分析指比赛较为侧重演绎俄罗斯作曲家风格。

伊莉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

始于1937年的伊莉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每年只有一个项目,每四年暂停一次,今届竞赛项目为钢琴,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比赛同样分为三个阶段,首两轮是独奏项目,决赛则需与管弦乐团合奏,曲目涵盖巴赫、浪漫派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