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那些年工程学艺的日子 旧友研究助推医院空调校验节能
早前一位相识多年的工程界师兄病逝,忆起旧日情谊,难免伤感,尤其想起不少年轻往事,特别是昔日我俩追随著名空调工程技术先驱、学者汪善国老师“学艺”的日子。现在回想,这位工程学师兄生前写下不少分析空调制冷系统运作的研究文章,更用心著书成册,详加分析,道出不少初学者在学科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原来亦间接影响著笔者过去工作,包括提出在冷气系统上推行节能措施,这些分析有助改善楼宇环保措施,如令空调系统“重新校验”顺利推行,亦算是功不可没。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这位我甚为尊敬、生前于理工大学任教多年的易伟雄教授早前过身,笔者对他的离世甚感可惜,不禁想起求学时期的一些逸事。这位易师兄其实是较笔者早一届的师兄,我们在就读工程学科时代、即约70年代时已相识,同样师承当年来港不久、堪称冷气空调大师的汪善国老师。他俩的徒子徒孙现已遍布香港的冷冻空调工程业界,影响至为深远。
据悉汪老师属昔日国内首批保送至美国麻州理工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专攻冷气空调技术,能追随他学习对当时我们这群学生来说实在荣幸之至。他属旧国家级体育馆的大型冷气系统设计者,他来港任教后,笔者不单有幸于其课堂学习,更获他拣选于暑期休学时在其实验室工作,有机会协助测试安装于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内本港当时率先使用的喷射式空调送风系统,伊馆属本港首个有全空调大型室内供比赛用的运动场馆,此机会实属难得的体验。后来笔者亦应他邀请在他主理的夜间工程课兼职任教冷气空调学科,逐渐领略到教学相长的道理,时至今天笔者仍在理工大学及中文大学担任客席教授。
笔者亦想起当年的求学生涯,易师兄与笔者的学习成绩不俗,先后凭优异成绩升读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我们亦不约而同先后攻读相关工程的博士学位,及后即使在不同机构工作,但亦巧合地共同研究医院的制冷系统,并撰写研究论文在工程期刊刊登。
除了是笔者学习的楷模,后来从事教育事业的易师兄对空调制冷系统运作的分析亦独具慧眼,包括水泵和制冷系统的运作方法和原理等,均在其文章或书籍中有仔细分析,可算间接影响到笔者日后向当局提出在各个楼宇作冷气重新校验的建议。因其文章详细解释冷气系统运作,对推行重新校验提供了基础知识,从而协助优化系统运作参数,包括压力、温度等实务,最终达至减少能源的浪费。
若说汪善国老师是笔者投身制冷及空调通风工程专业的启蒙,易师兄则将系统运作的分析再进一步细化,二人同样对笔者的想法影响甚深,后者更变相令笔者在约十年前更具信心地向有关当局提出当年颇创新的建议,即在医院等楼宇运作多年后,针对空调冷气系统作出再次调校的先导计划,令其经过长时间操作后亦可调节至贴近现时用户所需的冷量,避免因系统或许基于以前参数设定而过度启动制冷所引致的能耗,这种做法现已正名称为“重新校验”,更扩展涵盖至不同机电及屋宇装备设施的运作。
记得当年透过冷气系统校验去节省能源的建议可算是绝无紧有,因据笔者个人的经验,一般冷气工程人员若非接获投诉,均不会轻易去调较重设冷气系统的参数,更不会因为改善冷气机组能效而作调较,而且昔日操作冷气机组时多讲究是否够冷,不太理会冷气系统能效,更徨论要处理室内有时过冷等问题,相信不少人以前会有穿著厚外套并使用冷气的经验。而笔者当年斗担向有关当局提出相关建议,期望在楼宇提供冷气给予用户享受舒适之余亦能达至节省能耗,最终在多年后此建议竟成为不少建筑物的常见环保节能措施之一,实属始料不及。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