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 中大卢煜明:利港大学招聘学者 内地生或改来港留学
政府财赤下削减经营开支,八大未来三年的拨款会累进式每年减2%,另外要回拨储备,以中大“回水”逾10亿元最多。中大校长卢煜明上任三个多月后,接受《香港01》等多间传媒访问表示,两项措施对大学“有一定压力”,将对各部门“平均节流”,但不会削减创科研究、招聘人才等“策略性”项目开支。他表示,希望透过创科项目的研发和技术赚取收入,建立一个汇聚人才和财力的生态圈。
中美关税战持续,卢煜明表示,地缘政治带来的转变是“大时代的事实”,有原本打算一直在外国工作的教授,或反而有意到其他地方,例如亚洲,继而选择中大。他认同内地生亦可能因为中美角力而不到外国,改为来港读书。
未来三年,教资会对八间大学的资助拨款,按累进方式每年削减2%,并要求大学回拨“一般及发展储备基金”共40亿元,以中大“回水”最多,超过10亿元。
卢煜明:削资加回拨储备有一定压力
中大校长卢煜明上任3个多月后接受访问,他表示,拨款每年削资2%,即到第3年削6%,三年平均削4%,加上回拨部分储备,形容“有一定压力”。他指,上任以来已多次与管理层开会,检视每个部门及单位如何受影响。
优先创科、人文社科资源减? 卢:平均地节流
不过卢煜明强调,不会削减大学的“策略性”及必要项目,包括创科、招聘人才及研究生书院,“就算有削支,我哋都要喺第二啲地方揾钱支持𠮶啲项目继续推进”,“我哋要发展一啲科创、研究,系要全球领先嘅,呢啲我觉得系优先(priority)”。
问及优先创科,会否意味从人文社科的资源“开刀”,卢煜明指,10亿元的回拨会在各方面平均分布,而首年削减的2%拨款,亦会平均地在不同单位抽取,不过到下年削减4%,就要再小心审视。他又指,招聘人才方面,“唔只讲科学,要文理兼备”。
中大创科专利收入近年称冠 建立生态圈长远可带来收入
开源方面,卢表示除了募集捐款,亦相信大学的创科项目会带来一些收入。他举例,中大最近连续几年在专利上的收入是本港大学之冠,而2014年至今,累计有1350项发明或专利家族(patent family)、超过5000项申请专利。他又指,中大现时有6个“InnoHK”中心,至今有超过100个发明专利申请。
他解释,这并不等同于“做生意”,如果纯粹透过产品或技术赚取利润,会比较短视。他强调中大的理念是回馈社会,在发展科研时,不会只著重“赚钱”,“𠮶啲(基础科研)项目系会继续发生,唔系净系有专利、有钱赚我哋就做”。
他补充,参考全球其他大学经验,创科项目长远能带来收入,“大学有技术,而当教授开嘅公司好成功,会令到成个生态圈活起上嚟,然后聘请返大学生返去,又或者城市经济蓬勃起来,教授之后亦可能会捐返钱去大学”。
盼中美关税战不碍学术交流 一个月前仍获邀赴美出席颁奖礼
中美关税战持续,中大部分收入来自投资,甚至美元定息存款,被问会否有所影响,卢煜明指,大学以往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很稳定,并且设有投资专责委员会,及外部公司协助管理资产。他说,相信委员会的财金专家“经历过之前的风浪”,例如金融海啸,大学会密切注意财金波动性,审慎理财。
卢表示,地缘政治带来的转变是“大时代的事实”,认为在动荡时代下,原本打算一直在外国工作的教授,或反而有意到其他地方,例如亚洲,继而选择中大。他又指,香港的低税制及位于大湾区等优势,加上大力抢人才,相信对于有意创业的科研人才,仍然有一定吸引力。另外,他同意内地生亦可能因为中美角力而不到外国,改为来港读书。
他又说,“希望角力唔会影响到正常教学、研究方面交流”,举例称一个月前,自己获美国母婴健康领域组织出生缺陷基金会(March of Dimes)颁授奖项,赴美出席颁奖礼时亦有演讲。
非本地生人数为本地学额的23.6%
本学年起,八大招收非本地生限额放宽至相当于本地学额的40%。卢煜明透露,中大最新非本地生人数为本地学额的23.6%,会继续招生提升比例,“要升,但唔可以升得超快”。至于会否增加非本地生的多元性,他指,“会畀机会少嚟香港嘅学生”。
上任至今三个多月,对于有何感受,卢煜明笑言:“时间表前所未有咁充实。虽然好忙,但好有意思”。他又表示,管理层团队未来有两个副校长退休,正开始物色人选。